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5745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王安石变法1、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 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

2、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项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传统的观点认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在失去皇帝的支持后,新法被保守派废除。事实果真如此吗?材料一 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

3、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年间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 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地主阶级内部的竞争趋势和腐化趋势都十分突出。虽然统治危机为变法提供了客观需要,地主阶级的竞争势力也为变法造就了一些条件,但是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变法中各股地

4、主政治势力也都是朝后退步。 袁诚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1)结合材料一概述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2)结合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4)以上材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认识说明了什么?3、 材料一 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易治,民贫难治也。曷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矣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代实施茶叶专卖制度,商贩不得私自贩茶;后来政府无力经营,于是委托大商人进行专卖,这就导致了大商人对茶

5、叶的垄断,伤害了小茶商的利益。王安石主张废除茶榷法,让茶商自行买卖,政府只需从中抽税,“况关市(茶易交易的税收)之入,自足以侔日之利乎”,又设立“市易法”,由官府控制市场,调整物价,以防止大商人垄断市场,并扶持中小商人。陈竹试析北宋时期的重商思潮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主张废除茶榷法的意义。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

6、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变革运动。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官员中激起强

7、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化。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写给司马光的信中, 王安石礼貌地反驳道,对借贷制度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材料二 二十岁的宋神宗即位,雄心勃勃地宣布天下弊事甚多,不可不革之时, 王安石就以激切奋怒之言以动上意。扬言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求治心切的宋神宗把王安石的大话作知音,于是开始了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具有否定一切为思想倾向,他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里。他在变法中废除了宋初许多好的政策法令,在

8、泼污水时泼掉了孩子。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计划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什么法令? 从正负两面简述它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6、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

9、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 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摘编自傅乐成 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

10、点,并指出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7、 材料一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替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守旧派对手工

11、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此北宋政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2)从材料二看,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是什么?据材料一、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

12、利也。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 (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

13、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9、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

14、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10、阅读下列材料王安石变法以人才为本。材料一臣以谓方今在位人才之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材料二 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