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读后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57189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庸》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中庸》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中庸》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中庸》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中庸》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中庸》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庸》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 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 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中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 深有感触。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 指天下定理。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 的道理。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

2、是让你终生受益的。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 必须有道德。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 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道德, 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 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 的一部分。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

3、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 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

4、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 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 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 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 展的规律了。看完这部分后,联系实际确实是有道理的,学习和做学问都需要一个安静和平的心智,这 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相反如果内 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

5、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 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 好的心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愤怒、恐惧、偏好、忧虑,心思不能端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 大三下学期刘明祥老师给我们放的翟鸿燊的国学经典讲解视频,当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经见,正思维。原 来与大学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处的。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 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

6、 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 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 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 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 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 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就是说在具体

7、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对中 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说起来简单,可是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 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 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 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 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

8、自己对自己 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企业不诚信,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 兴旺。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 铭心。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 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 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 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

9、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 是:感恩和勤学。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 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朱总司令蹲下身, 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 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 质感恩。像勤学,如果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和大学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时

10、极爱 读书,白天在田间忙於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於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 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 后来,匡衡成了著名的学者,特别是对于诗经一书,在当时的见解无人能出其右。汉元帝时,他的 学问极为当朝赏识,所上之书屡被采用。他的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学界千古佳话读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读过这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希望我们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成为高尚 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 心田。

11、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 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 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 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 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 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

12、键所在。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 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 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 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

13、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 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 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 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 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

14、强烈。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 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 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 能失败。”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 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 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

15、又 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 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 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 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 a4 纸的时候才发现纸 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 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

16、 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 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中庸*孝经这本书教育意义很深,令我受益匪浅。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 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 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