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56797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永安第三实验小学 吴燕妹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

2、首先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因此,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记忆,放手让学生积累。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理解文本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我们要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终身受益,但应以理解感悟为前提,“悟”得越多,效果越好。我们的语言积累指导不仅要

3、重视知识的扩充,更要注重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本文结合近一年对主动积累能力培养的研究,谈一点不成熟见解,以供大家参考。一、激发积累的兴趣,引导主动积累的意识。古人说得好:未见乐趣,必不乐学。积累反对简单、机械地阅读、背诵,呆板、盲目地抄写、识记,应当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兴趣,激发主动积累的因子,促进有效积累。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1、讲评法。“听”、“读”勤积累,“说”、“写”常运用。“说”和“写”是人最重要的能力 。如:针对某次水平较差的作文,拿出来让

4、学生读,使他们觉得读后无味,然后进行分解讲评,让学生进行修改润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变得优美丰满,读后回味无穷。这时,适时进行引导,你喜欢哪段文章?为什么?你想在今后的写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令同学羡慕的语句吗?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积累的好处,从而产生主动积累的愿望。2、引导法。A、故事引导法:为了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我经常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知识,或在自习课上讲有趣的小故事,包括名著精彩片断、美妙传说、经典故事、名人爱读书的故事等,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鼓励他们热爱书籍,引导他们阅读有关文章或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学生对我信手拈来的各种知识和随意讲出他们

5、感兴趣的故事的本领非常佩服,我就对他们说:“你想有老师这样的本领吗?很简单,只要你像我一样每天读几页书就行了,不用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个小万事通了。”B、电视引导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爱看电视。在实际的引导中,我首先根据他们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在这方面树榜样,我又让一部分学生先走一步,引导他们先去看书,带头脱“贫”致“富”,然后,让他们代替教师朗读、讲故事,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读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比较法。通过同学之间积累水平的比较或积累前后

6、的差异来激发他们的乐趣。如: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说说赞美春天的诗句有哪些?有的同学会背好几句,有的一句也不会。同学间的差异,引发那些不会背的或者背得少的同学的积累欲望。【例子】我班学生高玲云,二年级刚开始时,口语表达能力很差。后来,进行了大量的积累活动后,口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陈灵丽更是进步快,多篇文章收入汇编。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懂得了积累的好处,激发了主动积累的愿望。4、计划法。要保持他们的新鲜感,使他们真正对阅读感兴趣,主动去读书,还要帮助他们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因此,我帮学生设计了“课外阅读记录卡”,周日为休息日,如下表。项目星期文章题目或书名优美的字词句我

7、学到的东西能读、背、续编父母的评价我获得的星老师的建议一二三四五六 我获得的星指:背诵星(背诵)、课外阅读星(读课外书)、课堂星(课堂表现)、写作运用星(作文、日记)、参与星(语文实践)、表现星(口语交际)、荣誉星(其它临时性竞赛)。二、开拓积累的途径,掌握主动积累的方法。(一)在生活中积累。火热的生活,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是语言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语言宝库。著名作家孙犁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坦率地说,他的语言,多来自他的结发妻子和他的母亲。从他俩的身上,孙犁学到了形象传神又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生活语言。这些语言,对他的文学创作很有帮助。但我们许多学生如果叫他写一写或说

8、一说,就觉得心中有话写不出来或说不出来,这是语言积累的欠缺,是不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的结果。古人强调要在“无字句处”读书。“大语文”教学观提示我们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囿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应把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一本语文书,就算能倒背如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生活,也是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我们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脑子想,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积累见识、锻炼胆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做有心人

9、,做求真人,做有情人。“有心”即留意生活,留意生活中人的用词、用语,把它们记下来,和词典对话,同老师探讨;“求真”即细心,作到“准确”,对收集来的各种形式的材料加以辨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归入资料库;“有情”即要学会润色,只有把生活情感化,词语情感化,才能写出或说出优美的文字。我的具体方法是:(1)扩大积累语言的生活范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转变观念,实行“大语文”教学思想,让学生跳出课堂,跳出书本来积累语言,在鲜活的生活中积累语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走出校园接触社

10、会,多参加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感受生活真实,锻炼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采访名人,感知名人生活,使自己的思想尽快地成熟起来;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从事科技活动等等,拓宽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范围。还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同人交谈,听人说话,以获得生活的“语言文字”。学生耳闻目睹,亲身实践,就会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语言的积淀,有时甚至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顿悟。(2)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精彩语言写生活札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生活中的幕幕精彩的场面,一段段精妙的语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等,只有学生及时记录下来,才能储贮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如果学生稍

11、一放松,这些机会就会稍纵即逝,失之交臂。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专门用来记录生活语言的笔记本,平时养成留心观察、分析周围及社会上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大至自然现象、社会事件,小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均随时记录。这样既帮助记忆,又锻炼了观察、分析和提炼能力,让学生养成了随听随记、随见随记的习惯,使他们懂得了不同职业特点,不同年龄的人说同一个意思的话,其所用的语句,所说语句的语气等是不同的,这增强了他们在作文时的准确性。(二)在实践中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课程的目的应当是“着重培养学生

12、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也应该是“课文实践本身”。因而,积累来自实践应用。积累不是一种纯粹由外而内的单向运动,而是一种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任何知识与观念的积累,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语文积累就是在掌握语文规律,培养语文能力的大量实践经验中获得的。根据母语学习是在运用、内化和积累中获得的特点,必须通过运用的手段,让学生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从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内部语言体系。因此,给学生创设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尤其重要。1、创设语言环境。(1)让语言文字情境化。课文本身是一种“表情达意形式”,无非是创设一种具体的语境,使学生通过这个情境来进行各种听

13、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读后复述、读后表演、读后议论、读后练笔等形式,把课文化为一种学习语言的动态情境。【案例】在教学景阳冈时,用“小品表演法”学习“喝酒”部分;用“说评书”法学习“上冈”“打虎”“下冈”部分,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全方位受益。又如:一次演讲比赛可以做到:A、积累活动的过程。比赛过程怎么样?引导学生了解比赛前同学们准备的情况,比赛时具体情况(如:选手、观众的言语、神态、动作等)比赛后大家的反应,以及周围环境布置等。B、想像活动的画面。引导想像选手们比赛时的想法和心情、观众们的想法等。C

14、、描写活动情景。查阅有关书籍,探讨描写细节,斟酌遣词造句,在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运用、学习、积累。(2)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环境要“信息化”、“生活化”,语文学习无处不在。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阅读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阅读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阅读,课堂本身就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地方,而应该是生活的乐园,让学生在生活式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我注重把课堂创设成一种近似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运用实践中逐步内化语言,形成自然的内部语言体系,最后达到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并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2、创设现实语境。(1)优化校园语

15、言环境。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语言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体系的形成。因而,形成浓厚的校园语言学习氛围,对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十分重要。我采用的方法有办手抄报展评、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作文赛、诗词朗诵比赛、口语交流等活动形式。(2)充分利用社会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接触中,注意记录或搜集民间语言,使其在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系统。使学生明白了语言的运用随场合而变化,随对象而变化,随目的而变化,随方式而变化。(三)在博览中积累。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因此,我适量引进这些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积累语言,教育学生擦亮眼睛,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提炼。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