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七上一次月考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55432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级七上一次月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七上一次月考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2015.10(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主命题人 解丽英A卷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 (sh) 祷告(shu) 匿笑 (n) 絮絮叨叨(do)B、瘫痪(hun) 憔悴(qio) 分歧 (q) 怦怦直跳(png)C、徘徊 (hu) 姊妹 (ji) 菡萏 (hn) 淡雅高洁 (y)D、嫩芽 (ln) 央求 (yng) 脸颊 (xi) 水波粼粼 (ln)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树杈 寒战 诀别 不可抗拒B、沉寂

2、 烂慢 遮蔽 各得其所C、繁杂 敏感 拆散 行影不离D、委屈 伤疤 覆盖 喜出忘外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2)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 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3)我本来愿意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 地揭露我的无知。A劝慰 奥妙 千方百计 B劝慰 奥秘 千方百计C劝告 奥妙 想方设法 D劝告 奥秘 想方设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竦峙(zh) 挑衅(tio) 哂笑(shn) 即物起兴(x

3、ng)B. 媲美(p) 牟取(mu) 笃信(d) 吹毛求疵(c)C. 狩猎(shu) 恻隐(ch) 蓬蒿(go) 恃才放旷(sh) D咫尺(zh) 譬喻(p) 挑剔(t) 如法炮制(po)2、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亵渎 博识声名狼籍 断章取义 B.丘壑 陨落 层峦叠嶂 翻来复去 C. 谰语 藩篱更胜一筹 断壁残垣 D.腌臜 犀利 苦心孤诣 义奋填膺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B森林是雄伟壮观的,遮天蔽日,鳞次栉比,浩瀚无垠。 C目前,青神

4、县竹林湿地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已初具规模,园内湖水荡漾,竹叶飘飘,栩栩如生,为“做大竹海,做精竹艺,做美竹城”的竹编产业发展战略,增添了一抹新亮色 D. 我校法制讲座老师常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B路遥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了一批人,被评为“百年百部文学经典”,该作品现已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C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年轻作家郭敬明的小说愿风裁尘、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这部电影主题曲万花瞳。

5、D. 3月21日,青神县首届“茶语原乡。相约万沟”采茶节在万沟村的白茶基地现代农业观光景区举行,使这一活动还吸引了众多游客与观众,最后顺利圆满结束。5.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 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那么,他的人生轨迹 不会美好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 B. C. D. 6.下面有关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童年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

6、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B.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经历。C.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起落是:辛苦攒钱买的车却被孙侦探抢走了。 二、课内文言文(6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下列各句的停顿,划

8、分正确的一项是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8.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 交换 ) B.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C. 一厝朔东(通“座”) D. 汝心之固(思想)9. 下面有关选段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D. 愚公饱受

9、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第卷 非选择题(82分)三、 古诗文翻译、默写与赏析。(16分)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1. 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志在千里。_,青山郭外斜。咏雪一文中用“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随风直到夜郎西。(5) (5)在论语中体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12赏析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四、 现代文阅读(26分)(一)课内阅读(10分)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

11、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

12、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4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5分)(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