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55140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一起看看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

2、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

3、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

4、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 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

5、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的语句和段落。 自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识字学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

6、、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

7、、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老人 、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

8、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

9、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树叶留有齿印 集体朗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这里为什么用

10、上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呢 出示:仔细观察 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出示:得出结论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一颗牙 用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中间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出示:思考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交流,结合表演左脚跛怎么走路;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别树叶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师生对读老人分析判断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四、想象说话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如果你就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