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54965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 3世界观4方法论 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

2、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康德与休谟 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

3、富贵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里士多德 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A电

4、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

5、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意识转化为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派生物质 D意识先于

6、物质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A我思故我在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存在先于本质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A

7、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虚幻反映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A多元论的观点 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论 B客观唯心论 C朴素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8、暮成雪说明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C时间是不可逆的 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C相对主义的诡

9、辩论 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C唯意志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

10、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

11、点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49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0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