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的意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54684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反思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反思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反思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反思的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反思的意义王维审 教师需反思的理由有很多,我只是略举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自觉。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被提出很长一段时间,雷声很响,动静很大,实际效果怎么样?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就可以看出来,肯定是“成绩”大于成效。当然,这里的“成绩”更多地是指教育行政的政绩,学校领导的功绩。现在的教育培训,走的大都是行政化的道路,实施的都是理念和方法的大灌输。所谓的“走出去请进来”,无非是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出钱,把名师大家的“教育策略”拿出来给普通教师膜拜。只不过,“走出去”是跑到外面看,“请进来”是窝在“家里”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的实质。培训活动结束,就意味着工作落实了,该上

2、报的上报了,该宣传的宣传了,组织者的工作业绩也就有了。至于被培训者,往往是“听时冲动,结束时激动,回来后不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的培训对于教师来说是被动的,是被培训、被学习、被成长,缺少了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反思则是一种源于教师自觉的成长活动,当教师进入反思时,他会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育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并会主动寻找新的思想与策略来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而这一过程,恰恰就是教师成长渐渐成为自觉的过程。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

3、可能。现实中,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性,“操作”成为教育行为的基本模式。课堂有模式,教学有策略,教育有“兵法”,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就是把教育简化成一条简单易操作的流水线。那些意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评选活动,也被冠上了浓厚的技术色彩,比如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能手评选等等,都在昭示着一种意识:教育是门技术。在这种“技术观”的错误引导下,教师往往会在获得一定技能后开始停滞不前,成为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劳动者。而事实上,教育绝非技术那样简单,它是一门艺术,单靠某种“一二三四五”排列出来的所谓策略,一定不能够让它绽放出艺术的绚丽和丰满。因此,教育需要研究,全方位的、高意蕴的研究。而教师的反思,恰恰就

4、能够实现这种研究。以教学为例。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前反思,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对教学行为的一种前置性反思,这样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自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课堂教学高效优质进行,提高教师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后反思,即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系统性反思,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一方面可以让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能力。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拥有了双重角色: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就让

5、教师的教育生命不会停滞不前,成长也就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然。反思,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品质。就像是植物的成长一样,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职业成长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下,更侧重对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是一种以外因为核心的成长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寻求教师成长的新模式。卡内基报告和荷姆斯报告的问世,更是让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成为主流。这种反思性发展,一方面强调教师通过对个人教育实践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

6、得尊严和活力。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新的教师成长理念关注的都是成长的内因,是一种活力无限的成长理念。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系统的反思,可以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可以让教师站在自己之外,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自己本身,更深刻地洞悉自身的主体性力量。也就是说,教师有了“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可能,有了成长的尊严和动力,有了成功的自信和力量。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教师的发展就有了行动的张力,辛苦就不复存在,埋怨就会即刻消失;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反思就会成为习惯,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就会成为教师的内在品质无须强迫,就能自发出现。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包装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我深以为然,并谨慎地认为:教师成长缺少的就是这种主人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