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54403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分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案例分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分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分析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五眼桥小学 陈大捷案例背景上午连续四节,我跑上跑下,真是够锻炼身体的。第四节,上一年(2)的手工课,快步走到教室了,才想起我昨天居然忘了事先做一两个示范作品,只好给他们放课件来演示制作过程了。“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到40页,这下面还有两只小动物,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看出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老师,我知道!”小朋友们的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分析回答了起来。每次,在回答我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明确要求举手动作的规范性。那些把手举到天上去的同学,我肯定是不会请他回答问题的,并且一定要安静的举手!不然随便一个“爆炸”一点的问题,学生举手

2、回答的时候就会像炸开锅一样,教室里就会乱成一团,不可收拾了。我一直都记得这句话“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于这个细节,我常常反复强调!当一个同学回答有误时,一把尖锐带讽刺味的声音冒出来了:“,蠢猪,这样简单都不会!”循声看过去,又是陈汉宝,一个自觉性差,喜欢随便插嘴,从不会先举手,得到老师的邀请才站起来发言的孩子。案例介绍陈汉宝同学,聪明活泼,性格好动,爱说话,也爱画画。在美术课堂上表现活跃,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可是,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他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很多时候,只要他有发言的愿望,就会不顾后果,话就从他的嘴里蹦出来。因此,常常会打断老师的授课,

3、打断同学的回答,很多课堂上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未养成。案例分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行为习惯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反复强调,才能逐步养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而像这个同学,不懂尊重别人和老师,不懂先举手再发言,不懂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集体观念等不良行为习惯,必须靠老师指出并帮助他改正过来。辅导方法 1、明确指出该生的缺点,同时,请全班同学给他提出建议,让他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应

4、该怎样改正。2、引导他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3、要取得家长和他的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与配合。我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把情况反映给他的班主任老师知道,请她协助教育。4、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所以,在生活中,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真诚去对待学生,用微笑去面对学生,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注意“模仿”效应。并且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可以对照一定的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是,我也让该生监督我的行为,既是对我的一个约束,又能给该生一个示范和榜样作用。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该同学的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进,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不但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还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懂得尊重别人。这更让我明白,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常抓不懈。2008年0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