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54371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 录第一章 概况1 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1.2水文气象1.3社会经济情况1.4自然灾害2 农业生产现状2.1农业生产总量2.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3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情况2.4农村扶贫开发情况3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3.1基本农田现状3.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3.3土地整治情况3.4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4 整合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优势和潜力4.1基本条件4.2优势和潜力第二章 总体实施计划200920XX1 总体方案和布局、分年度计划1.1总体方案和布局1.2分年度计划2 建设容及标准3 工程管理4 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5 预期

2、效益第三章 20XX具体实施计划1 第一章 概况1 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某县位于黔北边陲,地处高原北部向盆地过渡地带。山系为大娄山脉中支和东支余脉的延伸,地势由西北和东南向芙蓉江倾斜。北部略高于南和东南部。最高点为西北部三桥镇境的麻抓岩,海拔高程1939.9m;最低点为东部忠信镇境芙蓉江出口处,海拔高程317.9m。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751,北纬28362913。东邻务川,南抵正安,西北接市的南川、武隆、水。县境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66公里,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其地1573.4km2,占总面积的72.98%,主要分布在大矸、三桥、阳溪、洛龙、忠信、桃源、旧城、棕坪、隆兴、三

3、江、平模等11个乡镇;丘陵518.5km2,占总面积的24.05%,主要分布在梅江河谷、三江河谷及芙蓉江旧城段,山间丘陵和高山丘陵地带,海拔高程一般在4001000m,相对高差20200m,坡度625;坝地64.3km2,占总面积的2.98%,其于500亩的坝子有上坝、巴渔、梅江、三桥、凌霄。距376公里,284公里,213公里,南川101公里,务川100公里,武隆99公里。全县辖有0镇4乡1个民族乡,87个村居、社区。截止20XX底,全县共有33个民族,总人口为334529人。其中仡佬族163919人,占总人口的49%;苗族97013人,占29%;土家族23417人,占7%;汉族50045人

4、,占14.96%;其他29个民族135人,占0.04%。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仡佬族县份之一,仡佬族人口约占全国该族人口的1/3。1.2水文气象XX属亚热带湿润季风高原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秋多变,水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适应多种作物生长。但阴雨日多,日照少,湿度大,干旱、涝灾、秋风、冰雹等灾害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县城地区多年平均温度15.6,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7.2,大于0多年平均正积温5710,无霜期多年平均285天。境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001100mm,地区

5、分布特点为东部大于西部,降雨年际变化大年最大降雨量1409mm,最小降雨量758mm,年分配不均,一般4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平均月雨量大于100mm,11次年3月降雨量为全年的20%,平均月雨量仅14.7mm。一日最大降雨量176mm,平均年水面蒸发量700mm,其特点南高于北,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6。全县年平均径流深621.9mm,年径流变差系数0.220.26。全县河流以芙蓉江为主干成羽状分布,从西北面注入芙蓉江的有三江、刺竹沟、蟠溪、梅江、新民河,从东南面注入的有龟塘溪、槐溪、白潭溪、丁家溪、濯水河。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有33条,其中2050km2的19条,50100km

6、2的7条,100500km2的4条,大于1000km2的3条三江、梅江、芙蓉江。河长大于5km的河流45条,总长567.8km。河网密度,按5km以上河流计算,为26.34km/100km2。河床比降多在2060之间,落差大,水流急,既可引流灌溉,也可截流发电。年平均径流总量13.4亿m3,其中梅江支流6.89亿m3,三江支流2.01亿m3,新民支流1.82亿m3,芙蓉江两岸境2.69亿m3。平均270天径流模数5.66.6L/skm2,平均年最小枯水模数24L/skm2。1.3社会经济情况财政写。1.4自然灾害旱灾本县历年来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干旱,但影响围大、危害最严重的是夏旱,特别是78

7、月的伏旱。据气象部门统计,春旱频率为40%,无雨时间最长37天,连续最长时间为22天;夏旱频率为65%,年最长天数为59天,连续最长为38天;秋旱频率为60%,年最长天数为31天,连续最长为20天;冬旱频率为75%,年最长天数为82天,连续最长为29天。年发生旱情机率为90%,累计多年平均干旱日为112天。以夏旱、秋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典型夏旱年为1960、1963、1968、1971、1975、1992、20XX,旱灾持续时间3060天,粮食减产3054%。水灾由于境均为雨源性河流,加之山区地形地貌特征,源短流急,暴雨洪水陡涨陡落,易发生洪水灾害。194920XX,发生洪水重灾的年份有19

8、49、1951、1952、1954、1963、1975、1976、1977、1981、1983、1984、1989、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2000共21年,出现洪水重灾频率为39%,降雨量均在100mm以上。洪水灾害导致田土毁损、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财产损失、人畜伤亡,并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对生产生活极为不利。秋风县海拔1200m以上的山区,几乎年年有秋风危害,且危害程度较大。1974年,大塘全境受秋风危害,秋粮减产20%左右。1972年9月出现的秋风,使浣溪、永红秋粮减产40%。海拔800m以下

9、地区,基本不存在秋风危害。秋季绵雨主要影响大塘、增产、阳坝、浣溪等海拔较高地区,发生频率高达78.1%,对秋收、秋种影响较大。冰雹县38月都出现过降雹天气,以35月最多。降雹时伴有雷雨大风,危害程度较大。冰雹的地区分布以三桥、洛龙北部的接龙、永锡、杠村、阳溪、阳坝、大塘、增产、洛龙等地为主,接龙、永锡几乎年年都有冰雹发生,是重灾区。本县冰雹移动路径有两条:北路沿接龙永锡阳坝大塘增产,自西向东推进;南路沿石人平模山双河杉木浣溪爱国。北路冰雹发生的次数多,影响围大,危害程度重;南路次数少,围小,危害程度轻。凌冻海拔1000m以上地区在12月中旬次年2月上旬常常发生凌冻。1958年,浣溪、阳溪、阳坝

10、、接龙、大塘等海拔1200m以上的地方,凌冻长达两三个月。2 农业生产现状财政写3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3.1基本农田现状全县耕地面积82.0万亩,其中稻田22.51万亩,旱地59.49万亩。3.2水利工程现状解放前,县水利工程主要有东郊、老壁大堰和凡岩拦河引水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工程不断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20XX,全县现有水利工程1222处其中蓄水工程436处、引水工程779处、提水工程7处,能运行1136处其中蓄水工程350处、引水工程779处、提水工程7处,设计灌溉面积19.1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458

11、7万亩,保证灌溉面积11.4739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51亩,人均保灌面积0.38亩。蓄水工程蓄水工程436处,运行的350处,总库容1434.9万m3,兴利库容1040.09万m3,渠道323.97km,已防渗83.05km,未防渗240.92km,设计灌溉面积5.6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947万亩,保证灌溉面积3.5272万亩,20XX实际灌溉面积2.7467万亩。沙坝水库唯一的小型蓄水工程,建成一直运行,总库容670万m3,兴利库容万487m3,渠道71.58km,已防渗25.9km,未防渗45.68km,设计灌溉面积2.11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697万亩,保证灌溉

12、面积1.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95万亩。小型蓄水工程25处,运行23处,总库容443.85万m3,兴利库容280.20万m3;渠道119.3km,已防渗30.55km,未防渗88.75km,设计灌溉面积2.43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42万亩,保证灌溉面积1.377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1767万亩。山塘410处,运行326处,总库容321.05万m3,兴利库容272.89万m3;渠道133.09km,已防渗26.6km,未防渗106.49km,设计灌溉面积1.0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3万亩,保证灌溉面积0.8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62万亩。引水工程引水工程779处,运行7

13、79处,引水流量11.648m3/s,渠道1266.7km,已防渗258.46km,未防渗1008.24km,设计灌溉面积9.89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2147万亩,保证灌溉面积7.8907万亩,20XX实际灌溉面积4.4553万亩。小型引水工程2处,运行2处,引水流量1.60m3/s,渠道91.4km,已防渗23.4km,未防渗68km,设计灌溉面积1.22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06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0.6065万亩,20XX实际灌溉面积0.3033万亩。小型引水工程40处,运行40处,引水流量5.343m3/s,渠道499.4km,已防渗99.88km,未防渗399.52km,设计灌溉面积4.91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48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3.6246万亩,20XX实际灌溉面积1.8543万亩。小型以下引水工程737处,运行737处,引水流量4.705m3/s,渠道675.9km,已防渗135.18km,未防渗540.72km,设计灌溉面积3.76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6596万亩,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