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润泽人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54215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润泽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语润泽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语润泽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语润泽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语润泽人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润泽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润泽人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润泽人生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具体来说应该学习些什么呢?在论语里,孔子也给出了答案。道德的学习与成长一个人的大小并不仅仅是看他的年龄的大小,而主要看这个人的道德素养如何。所以,道德成长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首要任务。大学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更有“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忠告。我们经常说“做事先做人”。所谓做事先做人,就是作为一个职业人士,在从事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中,要具备做人的责任感、从事职业的道德感。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孔

2、子说:“青年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面尊重兄长,言行谨慎,信守承诺,以爱心对待别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还有余力,就学习文献知识。”可以看出,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品德的修养与提升,其余才是“学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孔子说:“不注意仁德修养,不讲究学习,该做的不去做,不足不去改善,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对于品德与学习的关系,孔子也有精辟的论述: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

3、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第十七)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的说法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行仁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放荡无根;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危害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弊病是尖酸刻薄;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弊病是胡作非为;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仁爱、智慧、诚信、直率、勇敢、刚强,这些应该说都是美好品德的核心品质,如果不注意学习,固守这些道德品质,恐怕会让这些原本美好的品德变了味、走了调,也就成不了什么好品德,甚至成为让人无法接受的迂阔怪异行为,乃至于成为危害自己与别人的不良习

4、惯。孔子认为,一个满全的人生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这里,孔子又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人的学习次序,先确立人生正道,修养美好品德,具有行仁的理想,然后再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智慧和财富的化身。他少年时代只读了两年书,就去印刷厂当了学徒。然而,数年之后,这个印刷工人却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而且,他还揭开了雷电之谜,并发明了避雷针,被歌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被后人颂为“电学中的牛顿”。他的商业才能使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用

5、自己的财富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办了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兰克林成为一代伟人,与他坚持一生的品德自我修炼是密不可分的。早在青年时代,年轻的富兰克林就为自己订立了终生实践的人生准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富兰克林13个人生信条”,而富兰克林终身恪守这些人生准则的毅力更是这位伟人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1.节制:食不可过饱,饮不得过量。2.缄默:避免无聊闲扯,言谈必须对人有益。3.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时间要合理安排。4.决心:要做之事就下决心去做,决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5.节俭:不得浪费,任何花费都要有益,不论是于人于己。6.勤勉:珍惜每一刻时间,去除一切不必要之举,勤做有

6、益之事。7.真诚:不损害他人,不使用欺骗手段。考虑事情要公正合理,说话要依据真实情况。8.正义:不提损人利己,履行应尽的义务。9.中庸:避免任何极端倾向,尽量克制报复心理。10清洁:身体、衣着和居所要力求清洁。11.平静:戒除不必要的烦恼。也就是指那些琐事、常见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顺利的事情。12.贞节:少行房事,决不使身体虚弱,生活贫乏,除非为了健康或后代的需要。不可损坏自己或他人的声誉或者安宁。13.谦逊: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在富兰克林的行囊中,始终装着一个小本子。在小本子里,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13项美德落实检查表,并坚持每天反省检查自己。如果落实了,他就在相应的美德下面划一个红点,如果没

7、有落实,就划一个黑点,并认真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遵照执行。为了督促和激励自己,他在那本小册子上引用了一句名言作为座右铭:“我要坚持到底!若是上苍有灵,上帝必然喜欢美好的德行;而上帝所喜欢的人必然幸运。”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刻苦修炼,他为自己立下的13个人生信条变成了他卓越人生的习惯,这些人类崇高的美德终于在富兰克林的身上变成了现实,而与之相伴的是,富兰克林的历史功勋和伟大英名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历史的永恒的天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康德认为:“人只能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人之为人,要学文化,文化知识是先人智慧与实践的总结,学习文化可以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就孔子当时的

8、情况来说,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易,诗是文学,书是历史,礼是社会规范,乐是艺术修养,易是哲学。这些五经都是知识的学习;其次要学技能,就孔子当时的时代而言,主要是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技能的学习。培根对于学习有着独到的体会和见解,他认为:“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现代人的学习过于单一,一说学习往往就认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学工的不学文,学文的不学工。结果知识面狭窄,缺乏大格局与大气魄,影响了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孔子特

9、别重视诗与乐的学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 孔子说:“诗篇使人启发,礼制使人成立,音乐使人完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第十七)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联想力,可以培养观察力,可以增强合群性,可以舒缓委屈怨恨。近处讲,懂得如何奉事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之名。”钱学森在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后来他还成为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

10、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非常高兴,说我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我比他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感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

11、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标准。”由此看出,孔子提倡学习诗、书、礼、乐、易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孔子时代的“六艺”已与现代生活大相径庭,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找出现代的六艺,比如艺术学习、人文学习、体育活动、美育活动、智力活动、交往活动等。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游于艺”,不仅有利于健康身心,而且有利于进德修业,让自己得到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能力的历练与提升一个人仅仅具有完

12、善合适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知道怎么做”与“会做、高绩效地做”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怎么做”是具备了纸上谈兵的条件,而“会做、高绩效地做”,则具有了刺刀见红的杀伤力和战无不胜的职业竞争力。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第七)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我还没有达到境界。”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第十三)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处理不好;让他出使邦交,不能独当一面;这样死记硬背,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呢?”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学?这就是“人不知而不

13、愠”。孔子还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修养与能力的提高,而现代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别人,为了让别人高看自己,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当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时候,有的人就“愠”了,愤愤然,心中产生郁闷的心结,这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当然也就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成效。学习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许和表扬,而是为了自我的修炼与提升,至于别人是否理解并不重要,所以,也要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耐得住寂寞。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无此真修实践,即无由明其义蕴。本章学

14、字,乃兼所学之事与为学之功言。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学者诚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终身率循,亦不能尽所蕴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以为上下一致,终始一辙也。”怀特海认为:“受过教育的人最后展现的成果,就是高雅的风格。”那么,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呢?孔子的论语中给出了一些方法。学与习的结合论语的开篇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学而第一)孔子说:“学习而且时常实践练习,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只有“学”,没有“习”,只是死读书,自己的大脑变成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自己没有太大的益处,充其量不过是打发时光罢了。朱熹解释说“习,鸟数

15、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意思是说,学习要像小鸟学习飞翔那样,不能只是背书本,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化为自己的行动,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有所收获。这一章里有个问题,就是“不亦乐乎”。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怎么能快乐呢?对于一些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为考试而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简直就是一种痛苦,毫无快乐而言。所以,不少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对孔子有意见,说孔子站着说话不腰疼,圣人距离平民太遥远。其实这是误解。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能,获得了成长,还有什么比这些人生成长的收获更令人快乐呢?所以,只有“学”“习”结合,才能获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孔子的弟子子夏对于“学”与“习”结合也有很好的体会: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第一)子夏说:“一个人尊重贤德胜过好色之心;孝顺父母尽心竭力;对待上司奉身尽职;与朋友交往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学与思的结合学,主要是指向书本学,向贤德之人学,主要是向外的学习功夫;思,主要是将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经验与体悟结合起来,向内索求,融会贯通,以将外向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学与思是个人做学问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