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53808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 南京市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六)古文阅读【鼓楼】(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

2、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注】周章:急得团团转。跬步:半步。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C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D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13 .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1)用“/”断句,只划两处。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14.根据选文回答。(4分)(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

3、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 (3分)B 12. (2分)C 13.(2分)(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14.(4分)(1) 巧救杨生免于火灾 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 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2)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译文: 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有一次,杨生喝酒喝醉了,走到了一大片水草之地,睡着了不能移动。当时正是冬天,野火燃了起来,风势

4、很猛。杨生的狗急得在他周围一直呼唤他醒来,(但是)杨生喝醉了不知道。杨生的前面有一洼水,狗就走进水中,转身回来,将沾在身上的水洒在他左右。像这样反复几次,草沾了水,倒在地上了。火就绕了过去。杨生醒了才看到。 后来一晚上,杨生因为晚上赶路,不小心掉在了空井中,狗在旁边一直叫到天亮。过了一会儿,有人经过,对这狗向着井中嚎叫感到奇怪,过去看到了杨生。杨生说:“如果您能够救我出来,我肯定给您以丰厚的报酬。”那个人说:“把这狗给我,便会让你出来。(“见”和“相”,均作代词用)”杨生说:“这只狗曾把我从死地救活,不能给你,除了这个条件,我都答应你。”那个人说:“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救你出来了。”狗于是埋下头

5、向井里面的杨生使眼色。杨生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对路人说:“把狗给你。”路人立即救了杨生出来,将狗拴住就离开了。但五天之后,狗在晚上逃走了回到了杨生身边。【玄武】(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注释】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

6、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取而疾走( ) (2)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3)其为文 ( ) (4)无若际泰者 (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7、。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13文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4分)(1)跑(2)闻名(3)代他(指陈际泰)(4)比得上 11.(2分)B 12.(2分)D 13.(2分)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1分);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1分) 附: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

8、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白下】冷泉亭记唐 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

9、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中华书局白居易集)注释余杭郡:杭州。撮,聚集。渟渟:水流停滞而聚积。蠲(jun)烦析酲(ch?SPANn):消除烦闷、解除困乏。矧(shn):况且。潺湲(yu?SPAN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1)起人心情( ) (2)山树为盖( )(3

10、)可濯足于床下( ) (4)可胜言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2)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13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 ”;第二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则是通过 手法表现这一点的。(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4分)(1)使振奋 (2)作为 (3)洗 (4)尽(每个1分)1

11、1(2分)C 12(4分)(1)就杭州的山水来说,灵隐寺是最好的。(2)云从冷泉亭的亭梁间生出,泉水和冷泉亭的台阶齐平。(每句2分,其中每小句1分) 13(2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侧面描写(每点1分)【秦淮练习卷】游西山十記之记一明 袁中道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1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2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3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4,临流泛觞5,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6,有寺,依山傍崖

12、,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7,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8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注释:1鬣(li瑁郝砭鄙系某?/SPAN2禅刹:佛寺。3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4骈阗(ti?SPANn):络绎不绝。5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6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7畦畛(q?SPANzhn):田间小路。8塍(ch?SPANng):田埂。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树益茂 ( ) (2)最为胜处矣( )(3)有危桥可坐( ) (4) 夜遂宿焉 ( )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宋无罪而攻之 B.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C. 杂然而前陈者 D.聚室而谋曰11.翻译句子(3分)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