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53624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 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 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 健康和服务功能。一、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自然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 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 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 统类型。二、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的桥梁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 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

2、境建设本身 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三、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 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 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绿化是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 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 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 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现今已 对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主要有:1.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 的研究。3.城市

3、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4.城 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发展最早和 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联盟想先 后出现了四种倾向:1. 自然式设计一一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 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 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2. 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 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并反映当地的特色。3. 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 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 状良好的生态系统。4. 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 遭破坏的

4、生态环境。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 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 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 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区域绿地体系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 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 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 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 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 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所 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城市

5、绿地体系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 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 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 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 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 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景观 生态学中的斑块 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 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 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 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 基质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 次上的

6、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 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 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 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一一结构 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 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 量叠加,并且大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 识。廊道需要一定的宽度,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 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 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 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 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 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 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 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 误。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 的难以确定的问题。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保持景观中最大的 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