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521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教材目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第1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2小小工程师3上好科学课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5感官总动员6借助工具观察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7做个小侦探8暗箱里的秘密9树叶变黄了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1衣食住行的变化12轮子的故事第1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一)本课,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有这么三条:第一条,能够 在滚小球中做科学,并且在滚小球活动当中有所发现;第二 条,就是意识到不仅仅是科学家能做科学,我们小孩子做的 也是科学,这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但很 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本课的重点就是小孩子的滚

2、球活动,这是认识科学家的这个工作,知道自己能够像科学 家那样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个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就 是小朋友们虽然会滚球,但是他并不意识到自己的滚球也是 在做科学。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我们教材首先呈 现的是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有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珍妮古 道尔是研究黑猩猩的一个专家。她年轻的时候就从事这一方 面的生物研究,一直几十年下来,解开了猩猩社会的无数的 奥秘。第二幅图,那就是我们中国的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另外呢,还有呈现了天文学家观测观察星空的图片,生物学 家做科学实验的这个图片,还有地质学家采集岩石的图片。通过这些,让小朋友们意识到科学家在做的很多事情。当然 教学过

3、程中可以拓展开来,我们不一定说只注重课堂当中的 这五张图片,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些新的图片,比如像动物学 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医学家,还有物理学家、化学 家等等的这些图片,可以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看。那么第二个活动,就是我们来研究滚小球。在桌上实际 上有一块有刻度标志的这样一块绒布,有个斜坡可以架在绒 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一个较低标志的那个绿色的标 志物地方滚下,然后记下小球在绒布上滚下的位置。再将小 球从斜坡上标红色标志的位置滚下,记下绒布上停止的位 置,比较它们的远近。这就是滚小球的活动,学生应该意识 到小球越滚越快,最后滚下来以后越滚越慢。他还会发现, 绿色位置的小球滚得比较近,红

4、色位置的那个小球滚得比较 远,这就是他们的发现,这就是小朋友们的发现。那么小朋 友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意义呢?那么下面有个科学阅读,就 是四百多年前,有位科学家也在斜面上滚过小球,他发现小 球越滚越快,那么是不是就完了呢?没有啊,这位科学家是 谁呢,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可以数 得上的几个聪明的大脑袋之一。伽利略曾经在一个六米多长 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一个滚球实验。他用自制的水钟计时, 他发现小球虽然是越滚越快,但是在相同的时间里面小球滚 过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 解,所以我们教材上面它表述的就是小球越滚越快,用这样 的一种方式来描述。虽然小球越滚越快是

5、大科学家发现的, 而且它背后还有很大的玄机。但小朋友们在滚小球过程当中 也能发现,小球一开始时很慢的,可是滚到底的时候就会很 快了,可是再慢慢滚下去,在绒布上滚的时候,最后是越来 越慢、越来越慢,最后就停下来了呀。教材的第三页,它展现的是科学家已经找到的一些问题 的答案的场景。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大树的叶子能利用 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养料,供它自己生长。闪电 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说云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 一种强力放电现象,这些都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的问题的答 案。但是科学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比如我们脚地 下的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表面下 面是土壤,土

6、壤下面是岩石,岩石下面是熔融的岩浆。但是, 科学仪器还没有发展到有仪器能够深入到地心的地步,那么 地心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断。另外地球上有 没有外星人啊,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虽然已不断有人说UFO, 不断有人说发现了不明飞行物,不断有人猜测说美国人有什 么外星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表明有外星 人的存在。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些活动我们究竟 怎么展开?比如第一个活动,认识科学家的工作,说说小朋 友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工作。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其实 就是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不同的科学家从事着不同的研究。 同时要让他们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能够会观察、会实验、 会考察

7、,还有记录等这样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另外科学家 还要交流、讨论、发表论文等等,这样的一些思维的活动。 当然,引导小朋友们认识科学家是从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场景 开始的。交流科学家在干什么比给科学家分类更容易让学生 接受,这也为接下来小孩子们做科学活动做一个铺垫。当然 了,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做很多,看很多图片,但千万别不 要忘了,看这些图片的时候要从科学家的行为入手。比如, 这个科学家在观察,在观察水稻,在观察星星,在观察宇宙, 在观察岩石等等的。我们还要让他了解科学家在做实验,你 看这个科学家在记录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东西,你看这个 科学家在交流他的发现等等的。我们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去讲 一讲科学家

8、的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那么,滚小球实验怎么做呢?滚小球实验也其实就是让 小朋友们来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 小朋友们也能做科学呀。为什么要选择滚小球呢?因为科学 史上曾经也有大科学家在斜坡上滚小球。所以我们教学的时 候,先让小朋友们说说:你们有没有滚过小球啊?请注意, 这是一年级小朋友们第一次在做科学实验,因此老师要做好 示范的动作。要示范怎么滚,第一次放在哪儿滚,第二次放 在哪儿滚,同时在做示范的时候要做好适当的讲解,要让小 朋友们猜猜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更远一些?我在这个位 置上放小球的时候小球会滚到哪里去呀?如果课堂时间非 常充分的话,还可以将斜坡的角度变换一下

9、,同样从一个位 置往下滚,那么小球的滚动的距离有没发生变化呢?那么, 在滚完之后,也就是老师示范完了之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去 滚。自己滚完以后,让小朋友们要一边滚一边做好记录。做 完这些事情以后,我们让小朋友们要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就 是在实验过程当中,你有没像科学家那样观察?你有没像科 学家那样做实验?你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去记录?有没有 像科学家那样去讨论?最后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能有所发 现呢?做完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小朋友们来阅读大科学 家伽利略做滚球实验的这样一个资料。当然,我们准备了一 个非常有意思的动画视频,让小朋友们将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研究的过程作比较,他们就会发现

10、,小 孩子也能和大科学家一样做科学研究,所以我们就是小小科 学家,这是一个扣题的活动。当然,这是小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做对比实验, 变量虽然是由老师来控制和掌握的,学生虽然只要按照要求 实验操作即可。但是,模仿也是探究的一个起步。所以在整 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实验步骤,每个实验环节,每一种实验 方式都要让小朋友们来做一做,因为重复实验获得的数据会 更科学。同时,提醒小朋友们每次都记下实验的结果,在活 动手册上面做好记录。同时在实验做完之后要养成收拾材料 的这个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呀!做 完这些以后,实际上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做小球的实验,我们 已经发现了滚小球过程当中的这样一

11、个秘密,科学家也发现 了我们也发现了。那么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哪些秘密呢?小朋 友们来谈谈。教材里面有两个案例,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 我们在这里不再解说。其实还可以让小朋友们说一说科学家 的故事,他们还了解哪些科学家,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还有哪些科学问题科学家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对这些答案你有什么看法?长大 了你愿意不愿意也去参与科学探究呢?所以,这就是科学第一课的这种科学教学。当然,第一 课的科学教学过程当中,教材里面的问题不需要对小朋友们 做专业的解答。因为这是一年级,这是刚入学的学生,这是 科学的第一课,这是这些学生的第一节科学课,应该采用学 生听得懂的语言

12、去描述。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二)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 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说,科学 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 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 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 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 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 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小学 生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科学家,课的一开始要围绕科学家 展开教学,抓住了学生的

13、兴趣点,根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 富,爱听故事,容易感染的特点,开始上课时,通过图片视 频讲述关于袁隆平、珍妮等科学家的小故事。以丰富形象的 图画,栩栩如生的故事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很多小朋友平时在家里、幼儿园里玩过玻璃球,先让他们回 忆以前是怎么玩的,然后再出示不同的玩法,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滚小球实验是小学科学第一个对比实验,因此实验 前的指导尤为重要,这一教学片断就是通过老师演示(视频 演示)实验步骤,让学生再次说明实验要点、注意点,有意 识的提醒学生实验步骤,也让学生明白只能改变小球滚动的 起始位置,其他一切都不能改变

14、,这是做好对比实验的关键。 实验前细致地指导,才能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保证实验 的效果。2小小工程师本课按照“了解一一认识一一实践”的认知规律层层递 进的编排,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 了解工程师怎样工作,其实是巧妙地列出了工程设计的一般 过程,即:画设计图一一制作模型一一调试产品一一维修机 器,知道工程师的工作与发明创造及设计制造物品有关。第 二部分,更进一步认识工程师设计制造的物品,教材中列举 了建筑物、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横向展示工程制造的成 果,从而了解工程师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 分,实践活动:亲手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通过对提供材 料的简单加工

15、,体验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在测试、比较后知 道做出来的物品要进行改进,想办法做得更好。学生在活动 中初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相较于科学家的工作,工程师工作的流程对大多数学生 来说陌生的,对工程师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建房子、架桥梁的 层面,认为工程师的工作很复杂、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实 际上,他们却每天都在使用工程设计制造的产品,也就是说, 学生对工程师工作流程的认识与工程设计制造的产品的认 识是脱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 系。另外,在课程的第三部分要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科学课堂上动手设计实践,这一活动对大 多数学生有难度,需要在操作时尽量提供好操作的材料

16、并细 致引导。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上 一课刚刚学习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本课如果直接呈现工 程师的工作,对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可 能会造成认识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 工作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行找出不同,加深认识。工程设计的成果很多,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一说,并不 能完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向前发展,本环节则是利用填写活 动手册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性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查 漏补缺,再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工 程师的杰作,最后利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作 品涉及到的类别,使学生对工程师的作品在认识有一个飞 跃,同时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分析, 提出设计目标,并在目标指导下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计、 自主选材制作、小组内交流发布成果及改进,完整经历了工 程设计、制造的简单流程,体验了工程师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