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q82****22 文档编号:503521001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高考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 风干海鱼B. 晾晒衣物C. 堆放薪柴D. 圈养牲畜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 林海B. 冰川C. 雪原D. 极光国际空间站

2、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A. 15分钟B. 30分钟C. 45分钟D. 60分钟5.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A. 9:40B. 10:10C. 10:40D. 11:106. 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地点是( )A. 圣地亚哥B. 卡马国C. 马维尔拉D. 上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

3、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地形格局C. 植被覆盖D. 洋流性质8. 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 甲B. 乙C. 丙D. 丁9. 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北冰洋D. 墨西哥湾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 火山喷发B. 沉积作用C. 变质作用D. 岩浆侵入11. 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 差异侵蚀B.

4、 化学溶蚀C. 河流侵蚀D. 风力侵蚀12. 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 花岗岩区B. 变质岩区C. 沉积岩区D. 接触变质岩区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原因是( )A. 岸坡崩塌B. 开山采石C. 水位涨落D. 崖壁贫瘠14. 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5. 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 )A. 2月B. 5月C. 7月D. 10月我国于2010年和20

5、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 京、沪B. 黑、吉C. 粤、鄂D. 渝、黔17. 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 “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 “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 “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 向城市群集聚B. 向中西部迁移C. 沿长江带集聚D. 分布更加均衡

6、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A. 灌溉B. 航运C. 防洪D. 发电20. 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A 茶叶B. 水稻C. 咖啡D. 甜菜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 多元化B. 内向化C. 等级D

7、. 中心化22. 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 城市近郊型B. 边远山区型C. 搬迁撤并型D. 特色保护型23. 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 历史文化传承B. 工业与信息化C. 自然环境变迁D. 交通区位变化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1)写出图中自然带II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2)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3)分析右图中R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25. 阅读

8、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1)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外力作用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

9、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材料二: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材料三: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

10、心集群的地理意义。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 风干海鱼B. 晾晒衣物C. 堆放薪柴D. 圈养牲畜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 林海B. 冰川C. 雪原D

11、. 极光【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

12、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罗弗敦群岛,是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岛。面积1425平方公里。南北延伸约111公里,同大陆相距1.680公里,中隔韦斯特湾。人口2.7万。岛间海峡流水湍急。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岛上多沼泽、山丘,最高峰1161米。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捕捞后多制成鱼干和熏鱼。国

13、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A. 15分钟B. 30分钟C. 45分钟D. 60分钟5.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A. 9:40B. 10:10C. 10:40D. 11:106. 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A. 圣地亚哥B. 卡马国C. 马维尔拉D. 上海【答案】4. C 5. C 6. C【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

14、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5题详解】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正值该地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到达马

15、维尔拉上空时,正处于黎明,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空间站。故选C正确。当国际空间经过圣地亚哥、上海时,为白昼,由于太阳光线太强,可能用肉眼无法看见,故A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无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都不在赤道正上方,而是与赤道存在倾角,国际空间站与赤道倾角为51.64度。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地形格局C. 植被覆盖D. 洋流性质8. 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 甲B. 乙C. 丙D. 丁9. 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 太平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