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51883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 题: 课题十六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成 绩: 题目 3 3.2 计算过程 3 3.2.1 计算根轨迹图 3 3.2.2 计算Bode图 5 3.2.3 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6 3.2.4 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 3.2.5 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幅频特性图 7 3.2.6 画出校正前、后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9 3.2.7 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0 4 总结 12 【参考文献】:p 13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

2、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p 的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p 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p 法和综合法。分 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

3、环节的 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在用分析p 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 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2 设计要求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

4、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p ,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p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p ,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p 。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p ,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p 。 题目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传递函数为 1、手动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p 闭环系统是否稳

5、定。 2、手动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p 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5s-; (2)相位裕量 40 (3)幅值裕量h 10dB。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用MATLAB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相位裕量、穿越频率x和幅值裕量h。 6、用MATLAB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p 。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p 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2 计算过程 3.2.1 计算根轨迹图 根轨迹图计算: (1),。 有3条根轨迹。 (2);。 3个

6、无限零点。 (3)定轴上的分布,是根轨迹。 (4), 舍去, 由于第一、第四周期有值,所以闭环系统不稳定。 图3-1手绘根轨迹 3.2.2 计算Bode图 根据 令。作出未校正的Bode图。 图3-2手绘bode图 3.2.3 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5s-1; (2)相位裕量 40 (3)幅值裕量h 10dB。 解: , 令上式,可求得。 未校正前的相位裕量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故采用滞后校正装置。取,故要求的相位裕量为。 由关系 可求出需要的,再由公式 又取 3.2.4 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滞后校正装置为 验算: 3.2.5 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幅频特性图

7、 用MATLAB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num=10; den=1 3 2 0; G=tf(num,den) bode(G) 图3-3校正前的幅频特性图 num=170 10; den=140 421 283 2 0; G=tf(num,den) bode(G) 图3-4校正后的幅频特性图 G5=tf(170 10,140 421 283 2 0) Gm,Pm,wcg,wcp=margin(G5) GmdB=20*log10(Gm); Gm,Pm,wcg,wcp , 截止频率、相位裕量、穿越频率、幅值裕量。 3.2.6 画出校正前、后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num=10;

8、 den=1 3 2 0; G=tf(num,den) nyquist(G) 图3-5校正前的奈奎斯特图 num=170 10; den=140 421 283 2 0; G=tf(num,den) nyquist(G) 图3-6校正后的奈奎斯特图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当时闭环系统稳定;反之,当时,闭环系统不稳定。越靠近原点越稳定。 3.2.7 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系统校正就是在原有的系统中,有目的地增添一些装置(或部件),人为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以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串联校正对系统结构

9、、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校正方法直观、实用。但无法克服系统中元件(或部件)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反馈校正能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参数、性能,甚至可以改变原环节的性质。这一特点使反馈校正,能用来抑制元件(或部件)参数变化和内、外扰动对系统性能的消极影响,有时甚至可取代局部环节。 在系统的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补偿,可组成复合控制。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则可以保持系统稳定,减小乃至消除稳态误差,但补偿要适度,过量补偿会引起振荡。 4 总结 通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方案使用了Matlab软件,使我们有掌握了一个软件的应用。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

10、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原理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原理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认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

11、不够牢固。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识问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学也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对给过我们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困难,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认真去做,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在此,感谢于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的无私帮助。 【参考文献】:p 1 史国生主编.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_ 2 王永华.现代电气及可编程控制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_ 3 邓则名.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 徐世许.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网络.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_ 5 王泽元.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指导书.长春:自编实验指导书.2022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