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51687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背景】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课文。之前教学已经涉及到儒家的部分经典段落,学习了辞义典雅的论语,并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文言基础,所以文章的难点应放在思想内涵的把握上,及学习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17)班,为年级文科素质班,学生踏实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对问题颇有看法。【教材分析】本课所录6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

2、强恕而行”,不言放弃。在写作特色上,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鲜明生动。如“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3、情感目标: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1、重点讲授第1、4、5、6则。 2、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教学难点】 1、把握“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2、学习孟子运

3、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思考、相互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_10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被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视频),与之相左的是在_的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时时关注着四川人民,为他们捐款捐物。我们也献出了一份小小的爱心,那么,我们跟灾民有血缘关系吗?是亲人,或是朋友吗?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最后一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来了解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二、解题学生自由发言对仁义礼智的理解,老师最后总结

4、何为仁义礼智(i)。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1、学生齐读1、4、5、6则2、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字音孺子 怵惕 羞恶之心 强恕而行 不如荑稗 非由外铄我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若火之始然 (二)学生再读,读后讨论研究问题:1、从课文所选的第一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正面)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举例论证:说明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 层 恻隐之心仁之发端

5、羞恶之心义之发端 层 辞让之心礼之发端 是非之心智之发端 递(正反对比)结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进 2、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要“扩而充之”,要“存之”,要“求”之,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要“熟之”,要不“自暴自弃”。3、在选文中,孟子主要运用了“喻证法”,请找出,并说说其妙用。喻证:

6、(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孰,不如稊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这是用五谷虽然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没有太大的价值。(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来比喻人应该居行于仁、由义而行。妙用: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

7、浅出地证明论点。4、拓展:“自暴自弃”的由来。自暴自弃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诋毁礼义的行为。稍加引申,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且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四、情感教育学生看舜的生平( )及视频孝心无价() 五、作业: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认为每一个人都要有这四种“心”,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心”,都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其实,这四种“心”也应该是对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要求。请选择其中一“心”作文。要求:(1)写一篇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教学反思】这节

8、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另外,在现今的社会,许多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都缺少一份理解,一份心,所以让学生看了一个“舜的生平”,让学生知道舜的父母兄弟在对待他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还是至始至终地对待他们好,而播完了孝心无价后,我发现学生很沉默,那里面对父母深深的情意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我想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已经达到了。在教学的组织上,做到师生、生生互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在这节课的文言现象较少,学生在掌握了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联系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在内容讨论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解决,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气氛活跃。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仍有不足之处: 在讲述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穿插一些社会现象。相关资料链接:仁义礼智的概念id小悦悦事件的报道c/9440616/ 舜的生平 视频孝心无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