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51409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_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材料出处: 2023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初稿)节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编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

2、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23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 19942023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

3、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1万人,2023年达到15.6万人,2023年增加至37.7万人,约为2023年的7倍还多。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232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23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23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 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

4、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起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 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基于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

5、加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这一理念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在这一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3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344号)”就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l一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2023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比1994年提高了20.2

6、个百分点。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9%,上升了1.4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万人,是2023年的72倍多,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达到30.2%。外聘教师和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显示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是提升高职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普遍加强了针对提升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内容改革与探索。自2023年以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框架内,以“高

7、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载体,建立了高职年度师资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陆续依托全国6个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47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高教学会培训中心等渠道面向全国高职师资开展培训。随着广大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计划培训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2023年计划内150个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3600人次;2023年15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8000人次;2023年22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1万人次。2023年7月,在以上培训单位基础上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平台建设,

8、进一步整合梳理全国高职教师培训力量,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预计2023年高职教师培训规模将超过1.5万人次。 二、主要问题 1.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师总规模增长很快,但相对于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职教师数量仍显不足。2023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如果考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指导教师的更高要求,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也正因如此,高职院校教师的计划内教学时数大多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水平。 在教师构成

9、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判定标准上的差异,其中真正能够符合双师能力要求的比例恐怕更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30.2%的比例也还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的要求。 2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 目前,除少数地方外,我国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起,遵循

10、同样的职称系列,参照同样的评审标准,不加以区别。现行高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体制限制,“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我国高职教师来源

11、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普通高校、工矿企业技术人员、高职学校留校生、兼职教师等等。实践表明,多渠道的师资来源丰富了高职师资队伍,增强了活力。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得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此外,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4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育的教

12、师要求应该有所区别。目前,我们只对普通教育的教师初步建立起了教师资格的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把关,导致事业越发展“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越沉重,总体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部分学校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在面上形成制度。 5.缺少有特色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教师业务水平的保持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相应领域的科研水平。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为行业

13、企业输送人才,协助或前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基于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科研水平还比较低,高等学校作为人才高地的优势不明显,社会服务能力有限。2023年,高等职业院校的在编科研机构人员1646人,校办企业职工7174人,分别是本科院校的1/19和1/5。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现有如下建议: 1.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其中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成倍增长,已经达到校均5100人。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17.27,低于本科院校17.21的水平,更远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各地给高职院校所核定的教师编制

14、数,有些已是经年不变,存在大量编外教师的现象。为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职事业的稳定发展,有必要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 2.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职教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不如普通教育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这严重地影响了职教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严格而独特的职业任职资

15、格与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与考核管理制度,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强调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强调了其职业的高技术含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的,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职教教师有其特殊的训练与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 3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职称评审不应是限制、考核,而应是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这是对高职教师能力要求一种有效的引导。目前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中沿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不仅束缚而且误导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快出台高等职院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其中要把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 4.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