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习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50984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族的风俗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壮族的风俗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壮族的风俗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的风俗习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的风俗很多,也很有趣,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 节日风俗 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 除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举行聚会唱歌活动。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婚姻习俗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烟。历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风俗。女子结婚后仍定居娘家,只是在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时间。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回夫家居住。 至近、现代,壮族不落夫家 的习俗已逐渐改革,但仍然盛行入赘的婚俗,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过去丈夫改从

2、妻姓,现在可以不改。 壮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歌、赶圩等活动进行,同意后,即经过媒人进行说合。解放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解放后,男女婚姻自由。 丧事习俗 壮族人死后,鸣炮报丧,取水浴尸。葬式有停棺、土葬和捡骨葬等。 居住风俗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山区的壮族人大多住干栏屋,干栏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储藏粮食;下层堆放各种农具、关养牲畜。 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

3、平房或楼房式建筑。 饮食风俗 壮族的饮食,在种植稻米的地区,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在山区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 壮族人都喜欢吃猪、牛、鸡、鸭、鱼肉,有的地方喜欢吃蛇肉、鱼生、豆腐圆等。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的良好传统。 民族服饰 在历史上,壮族自植棉麻,自织自染,满足自己的衣被需要。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喜欢用蓝靛将布染成黑色或青色,然后缝制成衣服。被子则喜欢用壮锦作被面,以黑色或青色布作被单。喜戴竹制帽子。老年男子喜欢扎黑色或青色头巾和腰带。 壮族的服饰,在两百多年以前,男子下穿宽腿裤,上身着对襟无领短衣,头缠长巾,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身着无领、左衽、镶花滚边短衣,头扎绣花巾。 近百年来,男女均改穿有领短上衣,布料均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现在青年人多着时装。在一些边远山区,老人仍穿宽腿裤和有领对襟的上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