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50347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论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期望能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可靠地进行信息交流,移动通信系统为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供了可能。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发展迅猛,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是宽带通信,也就是扩频通信。本文就是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M序列的研究,通过对M序列的产生和形成的原理以及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来了解M序列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作用。关键字:移动通信;扩频通信; M序列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can not expect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2、 timely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exchang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eople to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time may be provided.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data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so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of broadband comm

3、unications, which i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M series of studies, through a sequence of the 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mmunications system, to understand M sequence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4、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the role. Keywor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 series目 录第一章绪论31.1 引言31.2扩频通信与扩频序列41.3国内外研究动态6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与发展81.4.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91.4.2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标准9第二章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122.1扩频通信系统122.1.1理论基础122.2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162.2.1系统结构172.2.2信号分析182.2.3处理增益和干扰容限202.3直接序列

5、扩频通信系统的伪随机序列212.3.1 m序列212.3.2 Gold序列252.4本章小结26第三章m序列性质的分析与研究273.2 m序列的性质293.2.1 m序列的定义293.2.2 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303.2.3 m序列优选对303.3产生m序列的方法312.3.1寻求本原多项式的方法313.3.2 m序列个数353.3.3由硬件产生m序列353.3.4由MATLAB软件仿真m序列37第四章m序列设计方案384.1 m序列设计的常规方法384.2 m序列的性质40第五章 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与抗干扰445.1通信系统中的干扰445.2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46总 结50参考文献51致 谢5

6、3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新的业务和技术正不断涌现,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因特网迅速发展成为真正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无线业务也在激增,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数据联网和电信为客户服务。同时,电信,视频电话,语音信箱,无线寻呼,蜂窝电话,便携式计算机使得专业人士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工作。移动和个人通信是新世纪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移动通信发展已经过了两代,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跨度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FDMA)模拟制式,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的MAPS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改进型系统T

7、ACS(总接入通信系统)等。第二代是以GMS和IS一95为代表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仍在高速发展中。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其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受限,通话易被窃听,难以满足移动通信的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欧洲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一95和欧洲的GSM系统。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是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年开始,为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

8、系统,如GPRS和IS一95B。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发展迅猛,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是宽带通信,也就是扩频通信.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代D以、dcmaZ000和TD一SDCM三种技术体制。WCDMA一宽带码分多址,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技术,技术体制的核心网是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信号带宽SMHZ,码片速率3.84MPcs,调制采用上行BPKS和下行QPSK调制方式。Cmda200O技术体制是基于IS一95标准基础上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标准。信号带宽为Nx1.25MHz(N=1,3,6,9,12),码片速率为Nx1

9、.2288Meps。调制也采用上行即SK和下行QPSK调制方式。TD一SCMDA标准是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己经融合到3G即关于CWDMA一TDD的相关规范中。TD一SCMDA采用的关键技术有智能天线十联合检测、多时隙DCMA十DS一CDMA、同步DCMA、信道编译码和交织、接力切换等。由此可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种技术体制无一例外的均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表1.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种主要技术体制扩频通信技术从4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以来,从军事领域发展到商用民用,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标准均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所以,扩频通信技术在

10、未来的移动通信领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扩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伪随机序列的研究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2扩频通信与扩频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指待传输信息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送入信道中传输,接收时再利用相应手段将其压缩,从而获取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在传输同样信息时所需的射频带宽,远比我们已熟知的各种调制方式要求的带宽要宽得多。扩频带宽至少是信息带宽的几十倍甚至几万倍。信息已不再是决定调制信号带宽的重要因素,其调制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来决定。扩频通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通信手段,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抗衰落及抗多径性能好等优点.扩频系统的基本原理由

11、如图1.1所示 图1.1扩频通信系统原理图 在发射端输入的信息,先经过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扩展信号的频谱,扩展以后的信号调制到射频发射出去。在收端接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射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解扩。最后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由此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三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在发射端,第一次为信息调制,第二次为扩频调制,第三次为射频调制,在接收端相应的为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现有的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FH-SS ),跳时扩频通信系统(TH

12、-SS)以及混合扩频通信系统(如FH/DS,DS/TH,FH/TH等)。扩频序列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在1955年,Golomb和Zierler就发表了关于最大度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的结果。具有良好伪随机特性和相关特性的扩频序列对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序列的相关性是评价序列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直接扩频系统中,常用的相关函数有周期相关函数,非周期相关函数以及奇相关函数。理想的扩频序列应该具有如下特性:自相关的边峰值和互相关值均为零,还必须有尽可能大的序列复杂度、序列平衡性。然而,具有理想特性的单码扩频序列经理论证明是不存在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

13、扩频序列的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设计出了许多具有优良特性的序列。有许多专著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扩频序列的最初应用是军事的电子对抗。通常采用的扩频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序列(Directse quence扩频技术;另一种是跳频(Frequency Hopping)扩频技术。扩频通信系统是靠扩频序列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所以,扩频序列的性能就决定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对扩频码通常提出下列要求:1.易于产生;2.具有随机性;3.扩频码应具有尽可能长的周期,使干扰者难以从扩频码的一小段去重建整个码序列;4.扩频码应具有双值自相关函数和良好的互相关特性,以有利于接收时的截获和跟踪,以及多用户应用。根

14、据Shannon信息论理论,用纯随机序列去扩展频谱是最理想的。但是,在接收机中为了解扩应当有一个同发送端扩频码同步的副本。因此,实际上,我们只能用伪随机或伪噪声(PN)序列作为扩频码。伪随机序列具有貌似噪声的性质,但它又是有规律的,它应该是既容易产生,又可以加工复制的序列。 扩频码中应用最广的是m序列,又称最大长度序列。其它的还有GoId,L序列(Legebdre序列)和霍尔序列(孪生素数序列)等。在实际CDMA系统中,IS-95和CDMA2000系统的前向信道中使用Walsh序列,而WCDMA系统中采用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15、, OVSF )序列。1.3国内外研究动态目前对扩频通信伪随机序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元伪随机序列,在CDMA系统中所使用的m序列,Gold序列等就是一种典型的二元伪随机序列。m序列是一种狭义的伪随机序列,具有优良的自相关特性但是,m序列的局限性在于其数量有限,如9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共有48个,而满足彼此互相关峰值较低(33)的优选对只有12个。Gold序列是在m序列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数量远远超过m序列,但Gold序列具有不平衡性,使直接序列扩频(DS)系统漏载增大,将降低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保密、抗干扰和抗侦破等能力;而构造平衡Gold码又有很大局限性。Walsh码的自相关特性不好,旁瓣较大,其峰有时甚至和主峰一样高,这样不但不利于系统的同步,而且容易产生假同步。其后,又相继提出了GL序列族,DBCH序列,高忠雄(Kasami )序列族等,均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近年来,人们开始着眼于多相序列的研究,多相序列有着许多优点,首先,多相序列可能产生较多的地址码;其次,在相同的传输速率条件下,占用的带宽是m序列或者Gold序列的1/N,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再次,多相序列的复杂度高且易于产生,且有较高的信噪比;最后,在传输速率不是很高时,多相编码可以减轻多径衰减的程度。所以,目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