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49460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按照乒乓球技能形成的规律: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来设计多球训练方案,对乒乓球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学习、动作技能形成;对较复杂的技、战术组合练习、步法及平时在对练中很难上手的难度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心理、意志品质的锻炼等通过“多点多球”、“交互式多点多球”、“多球单练”这三种训练手段,贯穿于整个多球教学与训练中,以供球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并一一加以解决。关键词:乒乓球;多点多球训练;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多球单练训练;训练处方多球训练法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女排大松博文教练率先在排球训练上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长期以来被中国乒乓球队

2、吸收和广泛地应用于乒乓球训练中,经过几代人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乒乓球训练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实践证明,多球训练法不仅对乒乓球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学习、动作技能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较复杂的技、战术组合练习、步法及平时在对练中很难上手的难度技术,都能通过供球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训练效果;同时还对运动员身体、心理、意志品质的锻炼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安排多球训练教学设计时,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按乒乓球技能形成的规律: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并根据运动员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来设计多球教学训练方案,设计理念是:运用“多点多球”、“交互式多点多球”、“

3、多球单练”这三种训练手段贯穿于整个多球教学与训练中。由于坊间乒乓球教科书并没有涉及多球训练教学设计方面的具体内容,而目前从事乒乓球教学的体育教师、教练员又急需这方面的教材作为参考。有见及此,笔者将自己从事乒乓球十余年教学与训练中积累的经验,以教学随笔的形式整理成文(训练处方),希望能够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涉及的技战术内容很广泛,限于篇幅,恕不能一一列举,在此只从中精选出多个训练处方供读者参考。一. 多点多球训练方案多点多球顾名思义就是:教练事先设计好供球路线,连续供球到台的各个角落让运动员接球。比如连续供五个球在球台的某处让运动员打球,教练供(一、三、五、七、九),运动员就打(

4、二、四、六、八、十)。可易亦可难,非常适合学习新技术。例如对初学者,离不开多球训练。实践证明,多点多球训练能更大程度的帮助初学者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强化记忆功能,加快学习进度,使技术动作尽快的定型。又如在学习难度较高的技术时,由于许多高难度技术的练习在对练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通过供多点多球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则效果更佳。1. 教学随笔之单一步法篇(泛化阶段)左推右攻+正手摆速跳步攻五点多球训练处方器 材:5张球台,一个拦截多球大网,200个球,五个纸盒。教学方法:一名教练对10名运动员,运动员上台打多点多球前,先全体在五张台上做徒手手步法,然后每位队员轮流在1号台打五点多球。没

5、轮到打多球的队员按顺时针方向从2至5号台绕圈子继续做徒手手步法,直至规定时间为止。教学内容:五点多球练习(教练供一、三、五、七、九的内容,运动员跟着打二、四、六、八、十的内容)。教练供球与运动员打球的同步内容教练 教练 运 动 员连 第一点:1供反手位出台上旋球 2反手攻斜线续 第二点:3供正手位出台上旋球 4右跳步正手攻斜线供 第三点:5供中间偏正手位出台上旋球 6左跳步正手攻斜线球 第四点:7供反手位出台上旋球 8左跳步正手攻直线内 第五点:9供中间偏正手位出台上旋球 10右跳步正手攻斜线容(阅读时打横看:这时教练扮演的角色好比是发球抢攻者以13579连续供五个球,而运动员则是接发球抢攻者

6、以246810连续打五个球,就象是教练用多球与运动员打比赛;也可以打竖分别看教练和运动员供球和打球的内容。)教学目的:通过多点多球学习跳步和提高手脚的协调性。教学要点:这个多球练习应安排在泛化阶段的后期,即队员已经掌握了左推右攻和正手两点摆速攻的基础上进行。教练供多球时先从慢开始,无论从球速上还是节奏上都与比赛时要慢,待运动员能从容跟上教练的供球速度时,就应逐步加快供球速度了。衡量供球快与慢的标准就是看你在供球加速后运动员能不能完整地完成规范的技术动作。2. 教学随笔之前后步法篇(分化阶段)短台攻结合近台攻训练处方器 材:同前。教学方法:参考1(略)。教学内容:由三组独立的前后步法(正手位一组

7、、中间位一组、反手位一组) +推侧跳,合四为一而成的八点多球综合练习教 练 运 动 员第一组 第一点:1供运动员正手短球 2入台正手打短球(斜线)第二点:3供正手近台球 4退台正手打近台球(斜线)第二组 第三点:5供中间位短球 6入中间位正手打短球(斜线)第四点:7供中间位近台球 8退台正手打中间位近台球(斜线)第三组 第五点:9供反手位短球 10入台反手打短球(斜线)第六点:11供反手位近台球 12退台反手打近台球(斜线)第四组 第七点:13供反手位出台球 14侧身正手攻斜线球第八点:15供正手位球 16跳步正手打斜线球教学目的:以前的步法训练多重视左右步法,对前后步法重视不够,本练习正是针

8、对这个问题而设计成短台、近台前后步法。教学要点:前后步法(入台容易退台难)比左右步法难。所以这个练习的重点是抓退台的步法,一定要让运动员手脚协调地按入台(步法)击球(手法)退台(步法)击球(手法)这样的程序来完成。教学提示:在熟练完成上述练习后,教练员可视队员的实际情况增加难度,在正手位和中间位各加进一个中台打,形成短台、近台、中台前后步法练习,从而使前后步法的练习更臻完善。3.教学随笔之近台相持技术篇(巩固阶段)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正手打+正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反手打训练处方器 材:同前。教学方法:一名教练对10名运动员,教练在中间球台按教学内容连续不断地供球,运动员一个接一个地上台打多球(每

9、人打七点多球换另一人),尚未轮到的另4张台的8名运动员(另一人负责拾球)一起同步在球台做这个内容的徒手手步法练习。当换人时,全体运动员步调一致按顺时针方向轮换位置(队员要保持队形不能掉队,否则罚跑步),直至规定时间为止。队员做徒手时,动作一定要做完整且能与打多球队员的速度同步。这样设计既保证了训练的密度和强度、又有利于提高练习专项身体素质(耐力)和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培养了运动员近台相持的线路变化意识。教学内容:七点多球练习教 练 运 动 员第一点:1供反手位上旋长球 2反手攻斜线第二点:3供反手位上旋长球 4反手斜线相持第三点:5供反手位

10、上旋长球 6反手变直线第四点:7供正手位上旋长球 8转正手位正手攻斜线第五点:9供正手位上旋长球 10正手位正手斜线相持第六点:11供正手位上旋长球 12正手位正手变直线第七点:13供反手位上旋长球 14转反手打斜线单球练习: B做陪练并规定用“同线回接”+“逢直变斜”有限制地来打单球,让A主练。教学要求:以反手位练习为例,规定发球只发斜线,A发球后,B必须“同线回接”直至A反手变直线,B必须“逢直变斜”以便让A转正手打斜线,双方形成正手相持。A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达到强化该内容的目的。正手位同理(略),双方要交换角色。可变形式:单球练习:主练运动员A从反手开始,连续反手攻/搓斜线相持两板,变直

11、线(此时辅练运动员B跟着A运动员的直线变斜线,)转正手连续攻/搓斜线相持两板,变直线再转反手攻/搓,形成循环往返的基本功练习。来回次数越多越好。A、B双方要交换位置来练习。教学目的:培养运动员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就要有正手位打的意识。正手斜线相持同理(略)。教学要点:这个线路变化意识是利用了对方打球的习惯性思维定式(逢直变斜)来实现的。4. 教学随笔之合理使用步法篇(自动化阶段)侧身攻+交叉扑右打+推挡侧身攻+正手跳步攻结合技术训练处方所谓合理使用步法就是在设计多球教学时应考虑乒乓球技能形成的规律,即各个阶段技能的学习是有先后次序的,比如在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教练员不要让运动员过早学习

12、交叉扑右打,否则运动员就会不管来球远近,有取交叉步打而舍弃跳步打的倾向。因为在泛化、分化阶段单一步法的基础还不牢固,即使到了巩固阶段也很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就很难纠正了。自动化阶段的运动员也应预防滥用交叉步的倾向出现,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的来球选用什么样的步法。本篇练习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实施了一些预防措施,使步法练习能朝向合理使用的方向发展。器 材:同前。教学方法:参考3(略)教学内容:七点多球练习教 练 运 动 员第一点:1供正手位近网短下旋球 2入台劈长直线第二点:3供反手位长上旋球 4侧身正手反拉斜线第三点:5供正手位大角上旋球 6交叉扑右打直

13、线第四点:7供反手位长上旋球 8跳步结合并步回反手位反手打斜线第五点:9供反手位上旋球 10侧身正手冲斜线第六点:11供中路偏正手位上旋球 12跳步正手冲斜线第七点:13供正手位上旋球 14跳步正手位冲直线教学目的:让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的来球选用什么样的步法。教学要点:这个练习要注意二个方面:其一:交叉扑右打时左脚踏地的同时右手要同步打球的上升后期(第二点)或最高点(第三点),甚至手比脚快,有个凌空的瞬间,然后右脚才落地。其二:这个练习在设计时笔者安排了两个侧身攻后,分别接交叉扑右打和跳步正手攻,目的是让运动员认识到合理使用步法的重要性。即侧身不一定要扑右,能用跳步打到的球决不用交叉步。二. 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方案何谓交互式多点多球?前面使用过的多点多球训练法是教练做主,设计好定点内容让运动员跟着打。而交互式多点多球是教练按照乒乓球比赛线路变化规律来设计的套路,让运动员做主;当运动员变化线路时,教练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供球),或者教练供球变化线路时运动员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打球)。其实这种训练就是教练用多球与运动员比赛,比供定点的多点多球训练来得真实且效果好。能使运动员有自己击球后反馈来球,教练所供的球与球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球的变化不小。非常适合用于培养运动员线路变化意识的训练。1. 教学随笔之战术篇(自动化阶段)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