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49176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20092013 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按照市委、 市政府加快县域 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 2009-2013 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 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2008 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 值 24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511 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2.2% 和 20.5% 。(一)主

2、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 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 2008 年,全市粮食总产 204.9 万吨,产值 40.6 亿元;水果总产 388.4 万吨,产值 72.8 亿元;蔬菜总产 286.5 万吨,产值 67.5 亿元;肉蛋奶总产 74.5 万吨,牧业产值 61.6 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 的 93.7% ,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9.6%。(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 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 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 初步建成了渭 北

3、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 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通过积 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 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 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 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 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坚持 “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 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 内抓培育壮大,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展到 230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25 家,建成国

4、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4家、 省级重点龙头企 业 31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75 家。(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 家、果品专业市场 66 个、蔬菜专业市场 44 家、机械化储藏冷库 90 余座, 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 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 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 地 74 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 118 万亩、 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 3200 亩、 苹果良好农业规范 基地 2

5、.3 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 180 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29 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2 个。(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 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 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 354 个,其中省级示范村 160 个,市级示范村 100 个, 2008 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 17.4 亿元,主导产业收入 比重达到 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3918 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407 元。培育形成 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 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 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 形。二、农业产

6、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 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 土壤贫 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种多乱杂问题依然突出, 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 设施蔬菜和特色产业规模过小, 反季节精 细菜供应不足;苹果优质率、商品率不高,中早熟品种比例偏小;畜牧业发展缓慢,在大农 业中比例偏小,对种植业支撑作用不强。(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 能力不强

7、;优势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相对滞后, 缺乏市场竞争力。(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经营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 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先进技术覆盖率和机械化作业率不高。(五)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 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难以有效 提高。(六)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2008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50 元;较西安市平均水平低 1701元;县际间发展不够平衡,秦都区高出长武县1371 元。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8、(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坚持“高产、 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 ”原则,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升级一村一品,推进形成板块经济;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大力 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种养、 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营销, 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 效益,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注重效益原则。实现主要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深化结构调整,突出区

9、域特色,培育优势特色主导 产业。 坚持板块推进,培育品牌原则。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形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发 展态势,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产品知名度。 坚持依靠科技,集约经营原则。大力推广种植业高产创建、畜牧业规模养殖、果业 提质增效、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 坚持龙头带动,产销互动原则。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 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产业链条。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 益并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主要目标粮食单产稳步提高。 2013年粮食面积稳定在 600

10、万亩以上, 单产达到 367公斤,总 产 220 万吨以上。 果业实现提质增效。 2013 年水果规模发展到 400 万亩,水果总产 400 万吨,其中苹 果 330 万亩,产量 350 万吨,优果率达到 78% 以上。 畜牧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3 年牛存栏 54 万头,其中奶牛存栏 23 万头;猪存栏 200 万头,羊存栏 110万只,家禽存栏 1400万只。肉类产量 28万吨,禽蛋产量 10 万吨,奶类 产量 80万吨,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 (场)800 个以上, 专业村镇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45% 以上。 设施蔬菜迅猛发展。 2013 年蔬菜面积达到 130万亩,总产 350万吨,

11、其中大棚蔬菜 基地规模达到 20 万亩。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2013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到 280 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 15家、收入过 5 亿元企业 3 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80%以上。 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2013 年农产品流通企业总数达到 90 家,流通业对农民增收贡 献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3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1500个,农户覆盖率 80 % 以上,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013 年无公害蔬菜、水果规模达到80%以上,无公害畜禽规模达到 50%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12、监管体系。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910 元,年均增长 14.5% , 确保 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发展思路 坚持一个根本。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努力促进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三大战略。一是提质增效战略,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绿色果品工程、 畜牧富民工程和蔬菜增收工程, 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引导农产品加工、 流通、 储运等资 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构建跨区域、大范围、集约化支柱产业,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 鲜明的农业产业带, 不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 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二

13、是龙头带动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外抓招商引资,内抓改造提升,拓展产业链、 完善利益链、健全组织链、强化服务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占领 市场战略, 以市场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为手段, 以名优产品营销 为重点, 着力抓好产品推介和产销衔接,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精品战略, 努力提高咸阳优势 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实现五大突破。一是粮食单产实现新突破,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为结 构调整腾出更大空间。二是果菜效益实现新突破, 通过提高品质、 扩大规模,全面提升果业 和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和效益。 三是畜牧养殖规模实现新突破, 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14、加快 转变养殖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扩张。四是农产品加工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落实扶持政策, 大力发展粮油和肉蛋制品精深加工, 开发果脯果干系列产品和净菜加工包装, 加快奶制品和果汁产品升级扩能,努力构建农产品大生产、加工大、大流通产业格局。 五是 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新突破,按照 “生态、绿色、安全 ”要求,突出源头治理、标准生产、质 量检测、市场监管四个关键环节,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四、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任务(一)精心实施四大工程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绿色果品工程、畜牧富民工程 和蔬菜增收工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提质

15、增效,实现产业优 化升级。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按照 “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 ”的思路, 突出抓好小麦、 玉米两大作物,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良种统供、测土施 肥、科学播种、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五项关键技术,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着 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2013年粮食单产达到 367公斤,较 2008 年提高 47 公斤,总产 220 万吨,增加 15 万吨。优化粮食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区域布局,调减北部低产小麦面积,扩大春播地膜 玉米面积,着力建设南部高产小麦和夏玉米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北部高产春玉米生产基地, 2013 年

16、全市小麦面积稳定在 310 万亩以上,单产达到 340 公斤,总产稳定在 105 万吨,玉 米面积稳定在 260 万亩以上, 单产达到 420 公斤以上, 总产稳定在 110 万吨以上; 精心实施 种子工程, 加快小麦、 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引进繁育, 建设一批综合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新品种示范展示园, 建设高质量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完善种子加工设备和仓储库 房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加快良种更新步伐,实施良种统繁统供,着力提 高良种应用覆盖率, 2013 年优质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推广比例达到100%。积极实施 “吨粮田 ”建设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南部灌区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建立小麦、玉米 “吨粮田 ”核心区 300 万亩;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品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