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48588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 , 热量如何传递的 ?如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1 “三个 W”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 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1. 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

2、. 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2). 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3). 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 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传热学研究的基础傅立叶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牛顿冷却公

3、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1. 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 但却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2. 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 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思考题:1. 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 经过拍打以后, 效果更加明显。 为什么?2. 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3. 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4. 从教材表 1-1 给出的几种 h 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5. 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 一个表面已结霜, 另一个则没有。请问哪个容器的隔热性能

4、更好,为什么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2 导热微分方程 2-3 一维稳态导热 2-4 伸展体的一维稳态导热要求:本章应着重掌握 Fourier 定律及其应用, 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及导热问题的数学描写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在此基础上,能对几种典型几何1形状物体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用分析方法确定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和通过物体的导热量。本章重点:1. 基本概念温度场 t=f(x,y,z,) ,稳态与非稳态,一维与二维导热系数. 导热基本定律:可以认为是由傅立叶导热公式引深而得到,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1) 可以应用于三维温度场中任何一个指定的方向(2) 不要求物体的导热系数必须是常数(3

5、) 不要求沿 x 方向的导热量处处相等(4) 不要求沿 x 方向的温度梯度处处相等(5) 不要求是稳态导热3.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1) 导热微分方程式控制了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 故亦称为温度控制方程只适用于物体的内部, 不适用于物体的表面或边界。 受到坐标系形式的限制。 其推导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2) 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定边界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边界条件给定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边界条件给定边界对流换热条件3) 求解思路求解导热问题的思路主要遵循“物理问题 ?数学描写 ?求解方程 ? 温度分布 ?热量计算”4. 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

6、解析解1) 如何判断问题是否一维2) 两种求解方法对具体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导热问题, 一般有两种求解方法:一是直接对导热微分方程从数学上求解, 二是利用 fourier 定律直接积分。前者只能得出温度分布再应用 fourier 定律获得热流量。3) 温度分布曲线的绘制对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当沿热流方向有面积或导热系数的变化时,依此很容易判断温度分布。 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是对傅立叶导热定律的深入理解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灵活应用, 这是研究及解决所有热传导问题的基础。 思考题:如图所示为一维稳态导热的两层平壁内温度分布, 导热系数均为常数。 试确定:(1)q1 , q2 及 q3 的相对大

7、小; (2)1 和 2 的相对大小。2. 一球形贮罐内有 -196 ? 的液氦,外直径为 2m,外包保温层厚 30cm, 其 = / 。环境温度高达 40?,罐外空气与保温层间的 h=5w/试计算通过保温层的热损失并判断保温层外是否结霜。3. 试推导变截面伸展体的导热微分方程, 并写出其边界条件。 假设伸展体内导热是一维的。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3-1 集总参数法 3-3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微分方程分析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读者应熟练掌握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及海斯勒图的使用方法。读者应能分析简化实际物理问题并建立其数学描写,

8、然后求解得出其瞬时温度分2布并计算在一段时间间隔内物体所传递的导热量。本章重点;一 . 非稳态导热过程实质:由于某种原因使物体内某点不断有净热量吸收或放出, 形成了非稳态温度场。 2. 一维非稳态导热的三种情形: 见教材图 3-3 。 ,Fo 数的物理意义 二.集总参数法 1. 实质:是当导热体内部热阻 忽略不计即 Bi?0 时研究非稳态导热的一种方法。 判别依据: Bi3. 几点说明:导热体外的换热条件不局限于对流换热。建立导热微分方程的根本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由Bi 数的定义,若 h 或特征长度 d 未知时,事先无法知道 Bi 数的大小,此时先假设集总参数法条件成立,待求出 h 或 d 之

9、后,进行校核。三. 一维非稳态导热分析解1. 前提:一维、无内热源、常物性, Bi? 或有限大。2. 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况阶段: 当 Fo以后,非稳态导热进入正规状况阶段。此时从数学上表现为解的无穷级数只需取第一项, 从物理上表现为初始条件影响消失,只剩下边界条件和几何因素的影响。本章难点:1. 对傅立叶数 Fo 和毕渥数 Bi 物理含义的理解。2.集总参数法和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的定量计算。思考题:1.两个侧面积和厚度都相同的大平板,也一样,但导温系数 a 不同。如将它们置于同一炉膛中加热,哪一个先达到炉膛温度?2. 两块厚度为 30mm的无限大平板,初始温度 20, 分别用铜和钢制成,

10、平板两侧表面温度突然上升到 60,试计算使两板中心温度均上升到 56时 , 两板所需时间比。已知 a 铜=103,a 钢 =(10-6m2/s) 。3. 某同学拟用集总参数法求解一维长圆柱的非稳态导热问题,他算出了 Fo 和 Bi 数,结果发现 Bi 不满足集总参数法的条件, 于是他改用 Fo 和 Bi 数查海斯勒图,你认为他的结果对吗,为什么?4. 在教材图 3-6 中,当 越小时, 越小,此时其他参数不变时 越小。即表明 越小,平板中心温度越接近流体温度。 这说明 越小时物体被加热反而温升越快,与事实不符,请指出上述分析错误在什么地方。5. 用热电偶测量气罐中气体的温度,热电偶初始温度 2

11、0,与气体表面h=10w/,热电偶近似为球形,直径。试计算插入 10s 后,热电偶的过余温度为初始过余温度的百分之几?要使温度计过余温度不大于初始过余温度的1%,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已知热电偶焊锡丝的=67w/ , =7310kg/m3,c=228J/ 。5-1 对流换热概说5-2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写5-3 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5-4 相似理论基础5-5 管内受迫流动5-6 横向外掠圆管的对流换热5-7 自然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读者应从定性上熟练掌握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边界层概念及其应用, 以及在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进一步提出针对具体换热过程的强

12、化传热措施。 本章主要从定量上计算无相变流体的对流换热,读者应能正确选择实验关联式计算几种典型的无相变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及换热量。 本章重点:一 . 对流换热及其影响因素对流换热是流体掠过与之有温差的壁面时发生的热量传递。 导热和对流同时3起作用。表面传热系数h 是过程量。研究对流换热的目的从定性上讲是揭示对流换热机理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强化换热措施,从定量上讲是能计算不同形式的对流换热问题的h 及 Q。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包括流体的流动起因、 流动状态、换热面几何因素、相变及流体热物性等。亦说明 h 是一复杂的过程量, Newton 冷却公式仅仅是其定义式。二. 牛顿冷却公式三 . 分析

13、法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实质分析法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关键是获得正确的流体内温度分布, 然后利用式5-3 求出 h,进而得到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四 . 边界层概念及其应用速度和温度边界层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温度边界层内流体温度变化剧烈,是对流换热的主要热阻所在。数量级对比是推导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常用的方法。基于: 五 . 相似原理对流换热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学习相似理论,应充分理解并掌握三个要点: 如何安排实验; 实验数据和整理方法; 所得实验关联式推广应用的条件。准则数一般表现为相同量纲物理量或物理量组合的比值, 在具体问题中表示的并不是其比值的真正大小,而是该比值的变化趋势。

14、传热与流动中常见的准则数 Re、 Pr、Nu、Gr、Bi 、Fo,其定义和物理意义是应该熟练掌握的。注意:判断问题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实验关联式三大特征量的选取:牛顿冷却公式对不同的换热,温差和换热面积有区别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使用迭代方法求解,计算结束时应校核前提条件是否满足。对流换热常常与辐射换热同时起作用,尤其在有气体参与的场合。本章难点:对流换热机理和过程的理解相似原理和相似准则数意义的理解定量计算思考题;1.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为何采用短管或弯管可以强化流体换热?2. 其它条件相同时, 同一根管子横向冲刷与纵向冲刷比, 哪个的 h 大,为什么?3. 在地球表面某实验室内设计的自然对流换热实验, 到太空中是否仍有效?为什么? 4. 由 式中没有出现流速, ?h 与流体速度场无关,这样说对吗?5. 一般情况下粘度大的流体其 Pr 也大。由 可知, Pr 越大, Nu 也越大,从而 h 也越大,即粘度大的流体其 h 也越高,这与经验结论相悖,为什么?6. 设圆管内强制对流处于均匀壁温 tw 的条件,流动和换热达充分发展阶段。流体进口 t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