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48362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的主体具有创造性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创造性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

2、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 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

4、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p 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

5、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

6、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

7、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