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4830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第一框 我知我家肥西上派初级中学 张斌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家的含义。2、知道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3、明白亲子关系是不可选择的。4、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自己应为家庭作贡献。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2、 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2、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的含义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三)教学内

2、容分析本框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2、亲子关系不可选择,引导学生明白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学情分析1、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父母普通而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感谢父母恩情。2、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3、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环境。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普遍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

3、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三、教学思路课前准备材料准备:全家福照片一张;家庭访谈记录;谈谈我的家风;说说父母的优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畅言中歌曲我想有个家,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你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二、 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1、家庭的含义及特点?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途径?3、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4、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5、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特点?6、我们对待家庭该如何做?三、新课讲授1、家是什么?P4 材料一: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

4、,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材料二: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加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想一想:读了上述故事,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设计意图: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 (1)导入“家”的教学内容;(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体验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暗示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2、“家”的遐想活动内容: 请用一种水

5、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思考题一:家庭的含义及特点?3、我说我“家”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家庭照片”,介绍自己的家。教师建议: (1) 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 (2)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3)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

6、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再从书本中查找、理解。4、家庭的功能 读一读P5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思考题二: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途径?思考题三: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思考题四: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5、亲子关系不可选择 材料一:(能力培养与测试探究二)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汉姆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汉姆:“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关系无法割舍。材料二: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

7、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设计意图: 1、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2、有的学生不会感受爱,身在父母的呵护中却不知福、不知道爱父母,因而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亲情。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注意事项: (1)这一活动的结论,在

8、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家事。 (3)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4)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思考题五: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特点?4家庭树的活动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设计意图:一是爱家要知家,让学生了

9、解自己的家庭,更爱自己的家。二是让学生了解家人的好品质,好的家风,发扬好的家风。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三是暗示学生要为家作贡献。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荣耀的事。思考题六:我们对待家庭该如何做?四、 课堂小结我知我家一、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及特点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3、家庭结构的类型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1、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3、要了解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五、 选用课时优化作业 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P1P2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