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48211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势利导,重点整治”。具体说,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概、发电等方面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重点河道先整治,整治一段,巩固一段。整治时应尽 量利用河道上合理开发的已有整治工程,保护沿河城镇、农村、农田,使河槽远离洪水威胁 的居民点。但对于那些违背自然规律、阻碍防洪安全、影响他人利益的工程必须进行改造, 直到清障拆除。1水利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水利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单项专业规划,应该服从城市总体布局,同时城市建设总体规 划应该认真考虑城市的防洪、排水和蓄水问题。水利

2、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防洪排涝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 效益、分期实施为原则,正确处理好以下4 个关系: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水利综台整治相 互影响的关系;防洪排涝与蓄水抗旱、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水利建设与国土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的关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规划应在研究防洪排涝与河道整治工程总体 布局的基础上,提出防潮堤、排水闸、河道等水利工程的规模与功能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组 成部分,水利规划还须考虑与城镇建设、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旅游等关系的协调,以提高 城市品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2河道规划平面规划:由于水流的作用,

3、河流大多数是弯曲的,因此在进行城市河流建设时要充分利用 河流的自然形状,力求平面形状要蜿蜒曲折,而且能够形成交替的浅滩和深潭,并保留靠山 河段,大的深水潭,以及河畔绿地,尽量将原河床及沿岸滩地纳入平面规划中,并确保河道 用地宽度。纵断面规划:为了保留或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设计时要尽量减少直线型纵断面,并认真研 究是否有建造挡水建筑物的必要,同时要保证干流与支流的连续性横断面规划:在进行河流 建设时,尤其是城市河流,两侧滩地较少,占地面积窄小,此时就要非常重视水边的多样性, 切不可变成千篇一律的模式,使河流原有的自然景观丧失,同时要确保水域滩地间有过渡带, 尽量不固定河床,使河流有一定的摆动幅度

4、,也不要建造水域浅平的矩形断面,河床宽度要 适中,不画直线型的横断面。制定河道规划线,掌握河流的河道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中小型河流的河道数据少,很 难充分掌握其河道特性,而寻找和积累何流多年演变过程的资料是十分重要的,这时,可对 比地形图及航摄照片或者实地探访当地老人,了解河流历史演变情况,这些都对制定河道规 划是极为有用的。3水利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关于“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 展”定义为“满足当代”的需要为不妨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将其确定为21世纪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议程的基础。90 年代来,国内也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成为我国今 后一段时间内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原则之一。目前城市发展出现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 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原有河 道、湖泊、水面挤占日趋严重,对汛期城市排洪排涝产生不影响由于建筑和生活垃圾淤积堵 塞河道。水体污水环境和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也违背城市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因此,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在满足水利本身的部门需求之外,更应在城 市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之外增加着力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