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480783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理想的风筝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教育方面: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

2、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理想的风筝是江苏省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课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

3、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理想的风筝一课,表面文字并不难理解,但寓意深刻,立志高远。但是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了他们没有作者那样的感受和体验,他们的阅读能力还不能完全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对话。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具体事例的描述中认识刘老师,体会他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是:感悟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了解作者三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品味朗读尽可能深入、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可贵的精神和品质。四、 教学方法构建阅读话题,创设阅读空间,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围绕问题:“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他的刘老师?”

4、展开讨论,通过品读“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这三个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感受刘老师乐观向上、挑战自我、热爱生活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五、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http:/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l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l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l 撒脱手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生1:第一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笑谈腿残”的故事。生2:第二组

5、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艰难写板书”的故事。生3:第三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故事。生4:第四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故事。师: 板书这四件事。二、 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笑谈腿残 (1)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2)思考: 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馈并板书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悲痛、伤心) 师

6、:是呀,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深情讲课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反馈板书 (4)有感情地朗读 3、提问学生 (1)默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刘老师的品质。 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感受品质 (4)对于这个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课件9过渡: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4、放风筝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

7、请同学们自由读第8、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 (2) 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3)师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文章不仅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还写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情景,小组交流讨论第9自然段,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生:我读出了一位自强不息的刘老师。三、 提升感悟 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

8、一段吧。四、总结全文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本文作者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五、教学反思1、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完成练习2、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3、小结: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六、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因为文本很长,所以要挑最重要的教。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文本进行了取舍,将文本的真正内涵捏在手中,不断打磨头脑

9、中现有的理念。 在教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时,我在思考能不能用三种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去研读,但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了文本,教学时我关注对人物细致的刻画,对有的词句要引导学生去揣摩。如:谈腿疾时的一个“笑”字,值得研究;写孩子们心里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起”此次也要推敲;写板书,这一部分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放风筝这一部分抓一些细节来谈感受,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把思与读有机的统一起来,如单纯的抓住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一问题来说的话,学生似乎有一种思维的疲劳,引不起孩子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相关的段落,达到了精读、品读的目的。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市黄楼小学 姓名: 陈文彬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青州黄楼小学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