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导学案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47876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花阴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花阴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花阴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花阴导学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花阴导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花阴导学案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醉花阴主备人:胡伟华 审核人: 授课时间:2011年5月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解读意象,体会情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中体味作者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1、解读意象,体会情感。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难点:在诵读品味中体味作者思想感情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赏析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03-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 幸福的日子。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年

2、: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岁,李清照时年4岁。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3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

3、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 易安 居士, 宋 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金石书画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 悠闲 生活,词风 清丽婉转 ,后期词

4、多 叹悲惨身世 ,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 格律 ,崇尚 典雅精致 ,提出“ 词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漱玉词。2、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3课前预习: (1)、给划线的字注音雨疏风骤 ( )( ) 愁永昼( ) 瑞脑( ) 玉枕( )(2)、解释下列词语永昼 瑞脑销金兽 把酒 销魂 三、新知探究.“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

5、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6、。赏析“人似黄花瘦”的“瘦”字。明确: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四、达标检测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描绘了什么景象,抒写了什么感情?答: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由花及人,容易让人感叹美好年华的消逝。回房倚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衬托出女词人的凄凉,冷清与孤寂。2.、“云中

7、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哪些典型意象,以突出作者情感?答:“月”“雁”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译文: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