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476612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新课标课本实验要点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二、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2高倍镜的转换。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假设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视野中 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3

2、装片的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4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那么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那么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那么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那么位于反光镜上。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可溶性复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响。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复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

3、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实验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3

4、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实验三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假设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

5、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四: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拟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上下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

6、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实验五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原理:1质壁别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

7、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别离。2质壁别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别离复原。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别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实验讨论答案: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

8、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别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实验六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例1:比拟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参加2mL H2O2溶液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

9、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不可用同一支滴管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肝脏在制成研磨液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假设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防止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2:温

10、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响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

11、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别离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别离四种色素。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快速研磨: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胡萝卜素橙黄

12、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收集滤液3制备滤纸条 一端剪去二个角4划滤液细线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防止色素带之间局部重叠。重复三次。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别离色素五: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别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叶片要新鲜、浓绿;研磨要迅速、充分;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别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实

13、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实验九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

14、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实验材料: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别离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别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方法步骤:A.精巢管顶端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 D.精子细胞 E.精子实验十一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