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47473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习惯可以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 于促进幼儿今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收益,反之,将贻误终身。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不良习惯,将事半功倍。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 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 重体现幼儿的 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

2、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 由散漫的习性。这一现象在我所带的班上总是会有,我要努力汲取经验。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 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 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 成为了 “木头人”,甚 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对于这 一现象我表示不赞同。三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 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 话” “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

3、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 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这一点和以上的自由型常规教育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幼儿“活”起来。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 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 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的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 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 体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 育对策。二常规教育需改进的对策(一)规范幼儿行为,形成良好常规实施自由型常规教育的教师以新教师为主。他们在管理常规方面没有丰富的 经验,多年习得的儿童观告诉他们:教师应该

4、给予幼儿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幼儿 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所以教师不应该给幼儿过多的限制。 这些教师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他们考虑到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但没有顾及幼儿 的整体发展。“人人自由则无自由”,如果对于每个幼儿都放任自由,那么一个 班级二十多个幼儿就会使整个环境变得吵吵闹闹,什么活动都进行不下去。因此, 教师应认识到,必要的常规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 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习在集体中生活,也可以有助于教师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通过常规教育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促进幼儿对生 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发展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

5、人关系的技 能,形成群体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实施自由型常规教育的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心中树立威信,与每个幼儿建立良 好的关系,促使幼儿和谐相处。当然,这种威信要让幼儿认为教师的指令和建议 是既有益于他们的共同生活,也有益于他们个人发展的。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愿 意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建议。此外,这些教师要了解并参与制订班级的日常规则, 与搭班教师保持一致,尽量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来督促幼儿遵守规则,如重复强 化那些积极的行为:每个活动结束后观察幼儿整理物品和活动室的情况,在必要 时督促和帮助幼儿,保持环境的井然有序:让幼儿熟悉一日活动的环节和常规, 并将班级一日作息表和其他规则悬

6、挂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使幼儿有稳定感、安 全感;每提出一个常规要求教师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论证,还要督促每个幼儿去 遵守,如吃饭前先上厕所再洗手的要求提出后,教师每天都在不同的时段进行观 察和引导,确保幼儿能遵守这些规则。(二)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管制型常规教育的教师认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幼儿”,每 个幼儿都应该依 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这类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一切事情顺畅地进行,减少了由人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隐 患,让幼儿安全、健康地在幼儿园生活。但是,由于过多地控制幼儿的行为,阻 碍了幼儿思维的自由发展,使幼儿缺少自由探索习得知识和经

7、验的能力。我认为, 常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教师应该把幼儿的发展摆在首位来思考。在严格管制下 幼儿的“问题行为”少了,“规矩”的幼儿多了,但幼儿也因此失去了很多。他 们失去了学习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去了幼儿应有的天真和活 泼,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常规是如何产生的,为何需要常 规,从而使幼儿从他律过渡到自律。常规管理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权威,借 助批评和惩罚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不能总以“不许这样,不能那样”来规范幼儿, 而要使幼儿体会到常规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这样幼儿才能将常规视为自身 的需要,从而转变成自律的行为。(三)不变性常规和

8、可变性常规的协调统一实行教条型常规教育的教师认为常规应该是“稳定的、不变的”。但在常 规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教师常把常规的“不变性”夸大,不能灵活运用常规 来为教育服务。的确,不变的常规易使幼儿养成习惯,有助于幼儿面对相似问题情境时做 出良好的反应,而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试探成人的规则界限。另外,不变的常 规也能为成人树立一定的权威,让幼儿觉得成人是说话算数的,可以信赖的。但 是,在面对特定情境时,常规也应具有“可变性”。面 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教师 应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常规教育,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判不同类型的幼儿,而是 要给各种类型的幼儿提供宽松的人际环境,如给内敛、动作慢的幼儿更多的时间,

9、 引导活泼、冲动的幼儿注意细节等。幼儿从小班升到中大班,常规不可能是一成 不变的,而应该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渐渐改变的。如果一直以小 班的常规要求来规范已是大班的幼儿,必然阻碍大班幼儿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养 成,使幼儿有依赖性。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些常规在前一阶段实行得很好, 但在后一阶段却得不到贯彻,这就需要对常规做出变通。这时,教 师应根据实际 情况来反思,是幼儿的发展造成常规的不适应,还是常规本身有问题?确定原因 后,再重新商讨,对原设的常规加以修正,以使常规真正行之有效,从而达到常 规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协调统一。(四)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说教型常规教育存在方法单一

10、、活动乏味等问题。因此,在 常规教育中,教 师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实际体验常规的重要性,而不能单凭说教的 形式。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 们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方式,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模仿 的兴趣。如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幼儿形象地了 解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儿歌讲述法,通过讲述洗手歌,既 让幼儿熟练地掌握 了洗手的要领,又让幼儿把握了动作的先后顺序:歌曲表演法,通 过表演三轻 歌,让 幼儿在表演中体会到走路轻、说话轻的作用:榜样示范法,运用正面的 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以上四点对策只是许多常规教育方法的一部分,远远不能应对所有教育实践 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反思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幼儿 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方法是目前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社会在进步,教 育在发展,幼儿教育在其发展中也不断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问题,因 此,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永远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实践 中不断创新总结,形成体系,推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中堡镇中心幼儿园 陆爱华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