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46366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教学中渗透“主题参与”思想的尝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市小学快乐教育教改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摩研讨会交流材料快乐教学中渗透“主体参与”思想的尝试凤翔县城关镇瓦窑头小学 蒲玉婷著名教育家鲁纳曾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

2、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哪些教学资源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将知识作为“结果”呈现给学生,则可以说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库”来处理,灌得越多越好,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而不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是一个活生生充满生机的人,不是简单的容器,他们在一切活动中要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考虑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差异,使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

3、的认识特长选择特定的问题外部特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从而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构建起知识想象的框架,分析并解决问题。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主体参与”教育思想,我以小语第十二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将相和为例谈自己的做法。将相和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思想,据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为本课教学目标之一。依据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分清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本文的教学

4、重点,又是难点。根据以上“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和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己坚持文道结合,注重组织议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具体做法是:1、游戏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参与意识。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以“趣”字当头,设计教学,将事半功倍,鉴于本节涉及到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些成语的现在的比喻义不同于它们的本义,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把学生从故事情境引导到与此相关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使问题迎刃而解,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完璧归赵”一

5、词,我有意在课前将教本放在一名学生的桌面上,一上课,老师显出很着急的样子找课本,问学生:“谁见到老师的课本了?”很快有学生将课本送到我的手中,我很高兴,接着再问:“课本安然无恙地回到老师的手中,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表达?”学生自然地说出“完璧归赵”。这样,在游戏中,学生明白了成语的意思,了解到了本义与比喻义方面的知识,并懂得了此成语的用法。另外,如果能在课前把书放在一名平时不被老师、同学注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面前,给他一个表现自己的空间,对于增强他的参与意识,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将是一次机会。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有利于营造和谐

6、的课堂气氛。2、引发创造性思维,开展议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主体参与”的思想,教师教学生时,要尽量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振奋精神,打破自卑,树立信心,善于创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也应当注重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分清前因后果”,在“完璧归赵”的故事学习之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完璧归赵以后,秦王的心理活动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推动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这时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使学生由被动学

7、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很自然地讨论得出秦王不会甘心的结论,并使学生了解到这一结论即为“渑池之会”这一小故事的起因,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分清前因后果。再比如,在教学“渑池之会”这一小故事时,当学生认识到秦王要赵王鼓瑟是对赵王的侮辱时,我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思考:如果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办?为什么?很快有学生说:“我会和秦王以死相拼,因为他怕死。”也有学生说:“我也要秦王为赵王做某件事来挽回赵王的面子。”在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蔺相如就是分析了这些原因,急中生智,为赵王挽回面子而取胜的,同样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依据直观性原则,图文并茂,化难为易,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本课涉及到的一些

8、事物性词语,如“渑池、瑟、缶”。学生对这类词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因此,我在小黑板上画出战国形势简图,勾出了黄河的走势,使学生直观地找出渑池的位置所在。“瑟”、“缶”作为战国时期的乐器已经失传,我从词源中找出它们的图样,绘制于纸上,贴于教室,让学生观察认识。同时通过“瑟”、“缶”两种乐器的对比让学生认识蔺相如之所以要秦王击缶,是抓住了秦国落后的茬儿,足见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再比如文中“负荆请罪”这一成语,我则借助投影仪将它的含义由文字形式变为画面形式让学生理解,简单明了,内涵丰富,通过以上形式,落实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4、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是

9、师生的双边活动,如果仅有教师的“教”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民主、宽松、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基础内在的因素,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本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爱看电视节目的特点,在了解到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时,采用电视节目常见的答辩形式,组织学生和老师辩论,我有意持不去意见,学生坚持去好,双方通过列举理由进行争辩,结果学生一方取胜,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进而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负荆请罪”时,我将学生觉得枯燥的复述课文形式变成故事比赛,把故事按“起因”、“经过”和“结果”

10、分三部分内容,叫三名学生续讲故事,最后再组织学生对比评议,这样,提高了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效果较好。5、联系实际,指导生活,学习做人。古人有“文以载道”之说,文既载“道”,学“文”之时,便不可以不学“道”;教“文”之时,便不可以不弘扬“道”。本文又是一篇历史故事,人常说:“读史使人明智。”鉴于以上两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尾声,我特意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题:“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在全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体会,老师借机点拨,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经过以上实践,我体会到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实际上是不同认知结构上的学生的不同差异对老师固定的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及问题模式的反应。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对问题进行多重分析和探讨,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愉快的教学情境中,真正体现快乐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