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46145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

2、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

3、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2017新课标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图39贺兰

4、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9C 10B 11B【解析】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考点: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

5、,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6、【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

7、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答案】5B6B【解析】考点: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2016年高考题】(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8、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20.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风化作用。【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9、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 题。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 B. C. D.2. 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1.D2.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10、: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

11、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

12、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答案】9、A 10、A【解析】试题分析:9、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选A正确。10、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选A正确。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名师点晴】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

13、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带;两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21. 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指化学沉积作用 B. 指搬运作用C. 指成岩作用 D. 指火山喷发作用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

14、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答案】21AD22AC【解析】试题分析:22.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不会到地球内部。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图中的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