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县区工作情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45904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安县区工作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安县区工作情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安XX县区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区新市民计划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县区按照州“新市民计划”要求,制定出台新市民计划实施方案及十三项推进措施实施办法,通过五个落实、五个做好,让新市民在环境上改善、在就业上保障、在收入上增加、在思想上转变,有序实现市民化,把安置区建成产业县区、市民XX县区,确保新市民“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一、落实规划设计,做好设施配套。 为更好地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县做好设施功能配套,让搬迁群众同等甚至超越一般市民享有的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务待遇。在新市民居住区,一是居住房全部配置内部设施,灶台、洗脸盆、满地砖、晾衣杆、吊顶厨房和卫生间一应俱全,让新市民“拎包

2、入住”;二是按照建设现代文明城镇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新市民服务中心、讲习所、社区管理中心、警务中心,完善政务服务功能;配套微田园、就业孵化园、社区医院、城北医院、幼儿园、九峰书院、城市购物街区、集贸市场、搬迁裂变博物馆、乡愁馆、停车场、超市,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体育健身场所、文体中心、图书馆慢行系统、森林步道、养老中心等,完善文化健康服务设施。 二、落实党建帮扶,做好组织建设。 突出党建引领,一是建立县直机关党支部与居住区党支 部结对共建机制,县委办支部结对帮扶五福社区支部,县关工委、县妇联、县工会等支部结对帮扶九龙社区支部,同时支部党员也“一对一”结对帮扶;二是由

3、县委组织部选派县直部门优秀干部人组建党建帮扶工作队到新市民居住区,其中人担任居住区支部第一书记,形成了共商抓党建、谋发展、促稳定的格局,指导居住区及时搭建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全面发挥支部在社区管理、产业推动、服务群众、培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三、落实惠民政策,做好生计保障。 坚决落实新市民居住证办理,已经为X多人完成办理;坚决落实农低保转城低保,完成了3户76人的低保转移手续,完成率10%;坚决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将在居住区配置社区医院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医疗机构,到州内公立医院住院治疗实行“一站式”及时结报,在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置“医保服

4、务岗”一个窗口完成医疗费用报销的各项手续;坚决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按规定享受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中职(高中)及以上“两助三免(补)”,适时调整教师编制和财政补助资金,100满足入园、入学需求。 四、落实机制建设,做好管理服务。 一是推广应用“四自模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创 2业、自我发展),在居住区建立完善党支部、居委会等机构,加强日常管理服务;引导搬迁群众在新居住区成立了家物业管理股份制企业贵韵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福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大部分均为新市民,让新市民为新市民服务,享受自我服务的感觉,增强自我服务的本领。现有新市民股东4名,解决就业35人;二

5、是以村为单位,成立新市民居住区后续服务专班,对搬迁入住的新市民,水电开通、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办理程序;三是在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置入住业务办理、就业创业、就学、社保、医保等服务岗,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变为新市民。 五、落实产业推进,做好后续发展。 一是对新市民实施分类培训。基于产业基础和就业资源,根据群众就业意愿,针对性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教育,例如选择在工业园区打工的,按照工业园区的要求来培训;需要开展农业产业化种植食用菌的,按照种植食用菌技术来培训;外出务工需要技能提升的,就根据用工需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894人;二是

6、按照把安置区建成产业XX县区、市民XX县区“三区共建”的总体安排,明确“产业企业入区、就业创业入户、转产培训入心”的“三入”思路,通过“先岗后迁、先训后岗”超前谋划,依托安龙工业园、小微企业园和农业产业“百菇园、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百畜园”等提供多层次 3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或引导创业就业,满足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在新市民居住区植入食用菌产业“微田园”,实现“一个新市民一亩食用菌、一户种菇户一年十万元”。即确保有意向的每一户新市民能够在配套建设的食用菌产业园区中种植一亩食用菌,实现年收入十万元;依托佩凤服装厂,将服装加工设备安装入户,形成“一栋楼一个班组、一个单元一条生产线”的“

7、楼宇车间”模式,“入户就业”既能补贴家用又可以照顾小孩老人,让群众照顾家庭和就业赚钱“两不误”,实现人均月工资202X元以上,最高可达每月4000元收入,真正实现“一户新市民一个就业岗”的目标,实现企业、就业、产业“三业”的有效孵化。目前,在居住区建成食用菌产业园2个、服饰加工厂3个、饰品加工厂1个,就业孵化园1个,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3个。目前共计解决新市民就业创业2339人。 六、落实政策宣传,做好文明创建。 通过“一个居住区一个讲习所”、“一户新市民一个辅导员”服务好新市民,保障其“快融入”。一是“一个安置区一个讲习所”。通过讲习所强化“新市民”教育,突出党员、妇女、青少年“三类对象”,

8、开展政策、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习俗讲习行动,推动新市民改掉陈风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形成“感恩新时代、奋进新生活、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二是“一户搬迁户一个辅导员”。通过发动群众自 身、组织政府干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服务等,为每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结对一个“新生活”辅导员,通过“老乡亲城一日游”活动,带领搬迁群众到企业观摩就业岗,到医院体验文明就医,到超市体验文明购物,到学校体验文明入学,坐公交车体验文明乘车,在十字路口体验文明过马路.促使新市民规范行为习惯,形成自觉文明行为,加速人文融合、关爱融合、环境融合。 内容总结()贵安XX县区工作情况汇报 X县区新市民计划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县区按照州“新市民计划”要求,制定出台新市民计划实施方案及十三项推进措施实施办法,通过五个落实、五个做好,让新市民在环境上改善、在就业上保障、在收入上增加、在思想上转变,有序实现市民化,把安置区建成产业XX县区、市民XX县区,确保新市民“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