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45137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 们 心 中 的 天 际 线 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心中的天际线呢低俗化的电视相亲节目风波里“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 泣”拜金话语的热议中刚刚过去,炫富式的“全球私人李玄 机爱人甄选佳丽”又在风水大师坐镇,数千名单身女竞相参 加海选中拉开帷幕这样的故事还会一再上演,我们只是 在大中得到的叩问中撩开了又一层社会面纱而已。记得哲学大师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 持久的加以思索,他们就愈使人心灵充满日新月异、与日俱 增的敬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令我们敬仰和敬畏的那 一道天际线在哪里呢?什么时候,我们对金钱崇拜,对财富炫耀,从抑制、批 判、抵抗,演变成麻木、默然、包容,进而转换为今天的附 和、向往张扬?什么时候,我们在多元化、世俗化、市场

2、化 的现代化话语中,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常化,合理化, 漂白化?诚然,“随着时代的变更,观念也在改变”,但是这 种改变应该是文明的进步,而非道德的蜕变。诚然,“勇敢 的表达对金钱的宠爱,是一种进步,”但这是社会环境的宽 容,而绝非意味生活品质的提升。诚然,“追求更美好的生 活是人类的本性,”但拜金从来就不等同于美好。诚然,“生 活的选择是个体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掩盖不了群体的主体 意识的失落。有学者坦言:“这是一种典型的感情、婚姻和 良心的现金交易,家庭已不是温馨的港湾,仅仅停留在物质 层面,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金钱崇拜和家庭婚姻关系的异 化。”这种公然的拜金、分明的异化,正肆意侵蚀着社会

3、良 知,扭曲着主流价值,伤害着世道人心。这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商品的交换价值,侵蚀着心灵 世界,物化着社会关系。这是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人们的 生活目的、愿望、抱负和梦想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价值重 估的时代。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财富分配的失衡、 生存环境的劣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主流价值的凝聚力正被弱 化。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纵容容拜金主义现象的理由。一双“看得见的手”终于强势干预:政府有关部门敲响 了警钟,亮出了红牌。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社会遏制拜金主 义现象的唯一的依赖。更需要的,是道德的自我救赎。社会良知,公民责任,生命伦理,是每一个人因该坚守 的道德底线,应当完善的生活方式。无数的平

4、凡人物,草根 英雄,在生活的艰难困苦和社会的边缘挤压中,捍卫着做人 的良知和尊严,守护着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那些特别年轻的富豪群体,在短暂的时光里创造着中国 财富积极的奇迹,也在人生的起飞中感受了心里的精神的晕 眩。今天怎么学会做富人?看一看身边的陈光标们,富而思 仁,扶贫济困,回馈社会。当然,不是要大家只是去走慈善 一途,富豪们的钱包也未必都愿意随身携带。但是,学着去 融入社会,贴近民众,开拓胸襟,提升品味,于个人事业的 拓展也当大有裨益。那些一心要走生活捷径、放弃自我实现 的女人大学生,人生的前途是什么?听一听华中科大校长“根叔”的叮嘱吧: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 强”,那就挺

5、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 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价值的社会引领,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理当倡导健康、良性的人生观、 价值观。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挥金如土的眼球效应,官员 明星的傍款现象在对现实社会的误导中,对广大观众的 戕害中,恣意张扬拜金,何谈社会责任?财富,代表着成功, 意味着高贵,象征着品味在这样的评价谱系中,何谈劳 动者的地位和尊严?有“破”就当有“立”。价值“立”在何处?传统文化 的振兴,现代文明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还依然在途中。如何加快构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去填空、去置换、起引 领?如何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践行让每

6、一个人都 有幸福、都有尊严的国家哲学?公平的制度建设,则更具根本意义。我们必须直面拜金主义现象背后日益显现的动因:房 奴、孩奴,蜗居,蚁族,这是值得关注的年青一代的生存; 踏实劳动为什么脱贫致富那么难?艰苦奋斗,为什么改变命 运那么难?这是值得深思的底层民众诘问。还有,劳动与资 本,利益关系的严重失衡;城市与乡村,教育格局的二元结 构;二代与二代,就业岗位的阶层世袭;权贵与平民,公共 资源的私人占有。这是亟待求解的转型社会的难题,当下做 根本的,是公民的权力平等,是社会的规则公正,是发展的 机会公平。最紧迫的,是消解社会结构出现的板结现象,为 底层民众的向上流动,拓开更加开放的通道。为奉献社会的 良心运行,打下更为坚实的地基。我们的心灵就如一座座城市。城市的空间已经被日益高耸的混泥土森林所包围,所裹挟,所遮蔽。怎样去解放生命 的本真,在拜金的抵抗中,在精神的超拔中,去还原那一道 道深远、壮丽的天际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