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13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45101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13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专题:13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13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13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班级: 姓名: 组别:科目化学课题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时间设计人 任永军 李伟伟 王云云 马飞序号13【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学习重点、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对实验的改进方案。【学习】: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活动与探究】NH4NO3 、NaCl 、NaOH分别溶于水时

2、,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实验现象:溶质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加溶质后水的温度 / NaCl NH4NO3NaOH实验结论:NaCl 溶于水时 现象;NH4NO3 溶于水时 现象;NaOH 溶于水时 现象。实验分析: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

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 。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我们也可以设计装置探究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只是不太准确而已。这种方法叫做定性分析。请看下面定性分析实验方案:【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3)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4)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

4、酸做溶剂。(6)食盐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3.t时从200克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剩下的溶液中不变的是(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的密度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5、溶液是一种(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6、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泥水 C、稀硫酸 D、牛奶7.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NaOH固体涂有石蜡的木板NH4NO3固体上面有水的玻璃片木板掉落、烧杯外壁发烫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烧杯外冰凉 A B(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中考链接】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2.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3.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化空气 B.石油 C.蒸馏水 D.碘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