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45012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步宋词单元教学案柳永词二首教学案教学目标: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教学重难点:1.春愁的表达方式。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相关文学常识(参照风向标P39)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

2、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2.重点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伫:危楼:黯黯:疏狂:强乐还无味:消得: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朗诵蝶恋花讨论: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课外拓展:完成风向标P40-41第一、第

3、二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2.重点注意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参差:

4、天堑:重湖叠巘清嘉:高牙:异日图将好景: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朗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课外拓展:1.背诵默写两首词。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云树绕堤沙

5、。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完成风向标P41第三、第四题。 苏轼词二首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重点: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相关文学常识。(参照风向标P42-4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

6、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

7、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此词写于元丰六年(1083),写得豪放而飘逸,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快哉亭:湿青红欧阳修朝中措: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一叶白头翁:未解庄生天籁:刚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

8、.朗诵全词,讨论、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窗户湿青红”“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2.学生各自解读,交流心得。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1.“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用了什么的典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课外拓展:1.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写景文字,要求能表现此人的豁达胸怀。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2. 谈谈你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理解。3. 完成风向标P43-44第一、第二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

9、知晓背景。(同上)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芒鞋:吟啸:料峭: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

10、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2.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课外拓展: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2.完成风向标P44第三、四题。李清照词二首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写作背景。2、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鹧鸪天桂花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风向标P46)李清照,

11、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有作品集漱玉词。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

12、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词的写作背景,学术尚无确考。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属于这一时期作品。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2.重点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冠中秋:次第: 闺门:三五: 济楚:风鬟霜鬓: 怕见: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朗读、背诵,并思考: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2.体会思考:“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13、情?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1.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有人评价它说“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课后拓展:1.完成风向标P47第一、第二题。2.比较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与谢懋的霜天晓角桂花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霜天晓角桂花谢懋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永遇乐(落日熔金)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同上) (宋)张端义贵耳集: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2.强调以下词用语的含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中州: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3.找出描写今昔元宵佳节不同境况的句子,说说其中隐含的心情。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是动作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表达效果。2.“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是心理描写,请你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