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燃烧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44495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缩燃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浓缩燃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浓缩燃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缩燃烧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1简述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并从理论上分析着火条件。 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 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 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 理论分析(放热速度Q(1)- Q(2)=V CdT/dt2在自由基链锁着火理论中,着火的条件是什么?基于该 理论,灭火的措施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灭火作用机 理。链分支速率大于链终断速度(注意:链分支速率等于 链终断速度时不能引起着火)灭火作用机理:1)降低系统温度,以减慢自由基增长速 度(自由基增长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温度高自由基增

2、长 块,相反则增长慢)2)增加自由基在固相器壁销毁速度 (二者相碰时自由基会将自己大部分能量传递给固体器 壁,本身结合成稳定分子,加入惰性固体颗粒)3)增加 自由基在气相中的销毁速度(自由基在气相中遇到稳定分 子会将自己的大部分能量传递给它,自己结合成稳定分 子,卤代烷灭火剂就是这个原理)3. Frank-Kamenetski自燃理论:体系是否达到稳态温度 分布就成为判断物质体系能否自燃的依据。固体自燃临界 准数6 cr仅仅取决于体系的外形。自燃准数&与可燃物 尺寸的平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平方成反比。应用:利用此理 论并辅以一定试验手段,可以研究各种物质体系发生自然 的条件借用此法我们可以通过小规

3、模试验来确定大量堆 积固体发生自燃的条件,为预防堆积固体自燃和确定自燃 火灾的原因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4. 下列现象或实验结果可用哪种着火理论解释?(1)可燃气体爆炸存在浓度极限;(谢苗诺夫)(2)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存在着火感应期;(谢苗+链式)(3)氢气/氧气体系有三个着火极限;(链式自然理论)(4)当可燃气体的压力低于某一极限压力时,不能燃烧或 爆炸;(谢)(5)卤代烷有很好的灭火效能。(链式论)5. 自由基链式理论解释H/O体系的三个爆炸极限: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向下垂直移动 自由基器壁消毁(为主)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 值后,f g,申 0 ,(第一极限)2)保持

4、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点则向上垂直移动 自由基气相消毁(为主)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 值后,f g,W 0 (第二极限)3)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 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第三极限)6. 强迫着火(复杂)和自燃不同之处:a强迫着火仅仅在 混气局部(点火源附近)中进行,而自发着火则在整个混 气空间进行。b自发着火是全部混合气体都处于环境温度 T0包围下,由于反应自动加速,使全部可燃混合气体的 温度逐步提高到自燃温度而引起。强迫着火时,混气处于 较低的温度状态,为了保证火焰能在较冷的混合气体中传 播,点火温度一般要比自燃温度高得多。c可燃混气能否 被点燃,不

5、仅取决于炽热物体附面层内局部混气能否着 火,而且还取决于火焰能否在混气中自行传播。高温质点 引燃可燃混合气体的条件:炽热物体温度升高,点燃成功。7. 电火花引燃着火机理:一是着火的热理论,它把电火花 看作为一个外加的高温热源;二是着火的电理论,火花部 分的放电气体被电离(低温时为主)而形成活性中心,提 供进行链锁反应的条件,由于链锁反应的结果使混合气燃 烧起来。影响因素:1)热熔越大,最小引燃能越大,混气不容易 引燃,因为热熔打,混气升温时吸收的热量多2)导热系 数K越大,最小引燃能越大,混气不容易引燃,因为火花 能量被迅速传导出去,使与火花接触的混气温度不易升 高.3)燃烧热大,最小引燃能小

6、,混气容易引燃4)混气 压力大,即密度大,最小引燃能小,表明混气容易引燃(5) 混气初始温度高,最小引燃能小,混气容易引燃6)混气 活化能E大,最小引燃能大,混气不容易引燃。必要条件:电极距离熄火距离;放电能量最小引燃能第四章1. 预混可燃气燃烧波传播存在的两种方式:缓燃和爆震 缓燃传播特躺 依靠导热和分子扩散使未燃混合气温度升 高,并进入反应区而引起化学反应,导致火焰传播;传播 速度一般不大于13m/s;传播稳定,条件一定,速度定。 爆震(爆轰)传播机理:传播不是通过传热、传质发生的, 它是依靠激波的压缩作用使未燃混合气的温度不断升高 而引起化学反应的,从而使燃烧波不断向未燃混合气中推 进。

7、传播速度很高,常大于1000m/s,超音速;传播过程 也是稳定的。4. 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a燃料/氧化 剂比值;b燃料结构;c压力;d混合物初始温度;e火焰 温度;f惰性添加剂;活性添加剂。5可燃气体爆炸参数及测量方法:1)爆炸压力:Pm:某 种可燃气体在某一浓度的最大爆炸压力;2)爆炸最大压 力:Pmax:某种可燃气体在一个大浓度范围内的最大爆炸 压力3)升压速度:某种可燃气体在一浓度时的升压速度4)最大升压速度:某种可燃气体在一个大的浓度范围内 的最大升压速度5)爆炸指数Km; 6)最大爆炸指数Kmax: 7)扰动指数tv (点燃延迟时间):tv开始注入空气一 可燃气体和

8、启动点火源之间的时间间隔8)扰动指数Tu 测量方法:试验方法分为动静态可燃气体爆炸试验两种5. 爆炸极限主要影响因素:1)初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 初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2)初始压力(一 般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增大,压力降低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则不爆炸,压力对爆炸上限的影响 十分显著,但对下限影响较小);3)惰性介质即杂质(上 限影响大(混合物中含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 范围变小,提高到某一个值则不爆炸);4)容器(材质 和尺寸对爆炸都有影响,尺寸太小则不能发生爆炸(直径 小,爆炸范围小);5)点火能源(热表面的面积,火源 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都

9、有影响)&爆轰的发生过程与本质:开始的燃烧波是正常的火焰传 播,在正常火焰的影响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缩未 燃气体,产生一系列的压缩波,向未燃气体传播,压缩波 重叠在一起形成激波,激波后面的压力非常高,使未燃混 气着火,正常火焰与激波引起的燃烧合二为一,激波后的 已燃气体又连续的向前传递一系列的压缩波,并不断提供 能量以阻止激波强度的衰减,从而形成爆轰。7.形成爆轰要具备条件: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 缩扰动2 )管子要足够长或者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体积要 足够大(压缩波形成激波是一个过程,所以要有一定的距 离)3)可燃气要浓度要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4)管子 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管子直

10、径越小,火焰的热损失越 大,自由基器壁销毁越严重,火焰传播速度越慢)。&预防和控制可燃气体爆炸的方法:1)严格控制火源(2) 防止预混可燃气体的产生(3)用惰性气体预防气体爆炸(4)用阻火装置防止爆炸传播(5)用爆轰抑制器抑制爆 炸(6)用泄压装置保护设备,防止爆炸灾害的扩大,减 少损失(7)用爆炸抑爆装置抑制爆炸。9. 阻火隔爆装置:安全水封、阻火器和单向阀。爆轰抑 制器消焰径(或消焰直径)是设计阻火器的重要参数。 消焰径是指使混合气体着火时,不传播火焰的管路临界直 径。通过金属网阻火器的火焰,由于与网面接触,火焰中 的部分活性基团(自由基)失去活性而销毁,使链式自由 基反应中止。10湍流燃

11、烧特点:火焰长度短,厚度较厚,发光区模糊, 有明显噪音等。燃烧强化,反应率增大。比层流燃烧速度快的原因:(1)湍流可能使火焰面弯曲 皱折,增大了反应面积。2)湍流增加热量和活性物质的 输运速率,从而增大了垂直于火焰面的燃烧速度;3)湍 流可以快速地混合已燃气和未燃新鲜可燃气,使火焰在本 质上成为均混反应物,从而缩短混合时间,提高燃烧速度。11. 气流速度和管子横截面积在扩散火焰中影响火焰的高 度:随着流速(或Re数)的增加,焰锋高度几乎成线性 增高,直达到最大值;此后,流速的增加将使火焰焰锋顶 端变得不稳定,并开始颤动。随着流速进一步的提高,这 种不稳定现象将逐步发展为带有噪音的湍流刷状火焰。

12、由 于湍流扩散,燃烧加快,迅速地使火焰的高度缩短。速度若再进一步提高,火焰的高度保持一个定值,但火焰 的噪音却会继续增大,火焰的亮度亦会继续减弱。最后在 某一速度下火焰会吹离喷管口。12. lmol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摩尔数越大,扩散火 焰高度越高,环境中氧浓度越低,扩散火焰高度越高的原 因:扩散层流火焰高度与氧和可燃气的化学当量比有关。第五章1. 液体燃烧形式:按液体燃料蒸发与汽化的特点,可分为:1)液面燃烧(2)灯芯燃烧(3)蒸发燃烧(如液化石油 气灶具);4)雾化燃烧(液体燃烧主要形式)2. 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单位时间从液体表面逸出的分 子数等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此时的蒸汽称为饱和

13、蒸汽) 所产生的压力。静蒸发:液体在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液 面空气(或其他气体)不流动时液体的蒸发动蒸发:液体在流动的气流中分散为细小的颗粒的蒸发。3. 闪燃: T小,蒸发慢,蒸发浓度(下限,点不着;T增大; 在可燃液体的上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一 闪即灭的瞬间燃烧现象。液体发生闪燃原因:其表面的温 度不高,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蒸发来不急补充被烧掉 的蒸汽,而仅能维持一瞬间的燃烧。消防意义:可为可燃 液体火灾危险等级分类,甲类(闪点60,柴油65。4. 有机液体的闪点变化规律:1)同系物闪点随分子量增加 而升高。2)同系物闪点随沸点的升高而升高,3)同系物 闪点随比重的增大而升高

14、。4)同系物闪点随蒸气压的降 低而升高,5)同系物中正构体比异构体闪点高。它和碳 原子数相同的异构体中,支链数增多,造成空间障碍增大 使分子间距离变远,从而使分子间力变小,闪点下降。6. 爆炸温度极限:根据蒸汽压理论,对特定的可燃液体,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一一对应,蒸气爆炸浓度上、下限所对 应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上、下限。用其分析火灾危险性:1)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小于最 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能发生 爆炸;2)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大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 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不能发生爆炸;(3) 凡爆炸温度上限(t上)小于最低室温的可燃液体,其咆 和

15、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不发生爆炸,其非饱和蒸气 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发生爆炸。7. 大气层压力对液体爆炸温度极限的影响:压力升高,闪 点高,使爆炸温度上下限升高,反之则下降,这主要是因 为总压力升高时,为使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需要 相应地增加蒸汽压力。& d 2 -K t直径平方定律蒸发常数t时间9. 油品的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蒸发速度)与容器直径的 关系:1当直径很小的时候,所以速度与直径近似成正比 的关系。2当直径很大时,所以有速度与直径近似无关系。 结合火焰向液体传热的机理(灭火):外部与液体的热交 换过程,泡沫灭火剂减少热流量,防止液体蒸发。10. 液体温度对液面火焰传播

16、速度的影响:开始时可燃液 体液面火的蔓延速度随初温的增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某 个值之后,液面火的蔓延速度趋于某个常数。11. 什么叫做热波,热波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叫做沸溢? 什么叫做喷溅?分别简要说明沸溢和喷溅的形成条件和 形成过程,并说明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热波:在燃烧的过程中,火焰向液面传递的热量首先使低 沸点的组分蒸发并进入燃烧区燃烧,而沸点较高的重质部 分,则携带在表面接受的热量向液体深层沉降,形成一个 热的锋面向液体深层传播,逐渐深入并加热冷的液面,这 一现象称为液体的热播特性,热的锋面。热波的形成:火灾形成后火焰加热液面,液面液体蒸发, 低沸点液体先蒸发,高沸点组份形成高温重质微团,高温 重质微团下沉,对流换热,将热量向下传递,形成热波。 沸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