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翻译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44342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翻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凡有大成就的人,好象在某些方面总有不足之处,(正是这一得一失,才使其作用相互弥补,整体上)不至于衰竭;充盈的物质好象总是从空虚开始,(正是这一虚一实相互转变,)才使整体上用之不尽。有笔直似乎就有弯曲,有灵巧似乎就有笨拙,存在能言善辩,就好象总有笨嘴拙舌。 善于运动的人能战胜寒冷,善于守静的人能战胜酷热,(心静自然凉)。明白了静能胜热的道理,就能为治理天下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2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2、,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岀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3.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3、同岀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 是一切变化的总门。4.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 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岀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战争是以运用诈谋奇计以克敌制胜为最高原则的。所以,实际能打,反而示敌以不能打

4、;准备怎么打,反而示敌以不怎么打;拟取近道,反而示 敌以走远路;拟走远路,反而示敌要取近道。敌若贪利,就以利去诱惑它;敌若乱而不整,就乘机去袭取它;敌若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若 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它;敌若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设法使之屈挠;敌若词卑行敛,就设法使之骄惰;敌若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劳顿;敌 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它。要进攻敌没有防备之处,要岀击在敌意料不到之时。这是军事指挥家的奥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岀去的。5.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 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

5、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 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

6、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6.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

7、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 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 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 请教其中的道理。”7.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 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8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 则权重位尊

8、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慎到说:飞龙乘着云,腾蛇在雾里飞行,然而云雾一旦消散,龙蛇就跟蚯蚂蚁一样了,因为他们失去了所依靠的云雾。德才高的人屈服于无能的 人,是因为有才能的人权力弱小地低下;无能的人能被贤人制服,是因为贤人权力强,地位尊贵。尧作为普通百姓,不能管理好三个人;然而夏 桀是君主,却能扰乱整个国家。我由此认识到权力和地位是互相依靠的,而贤人智者是不值得羡慕的。弓的力量小,而箭却

9、射得很高,是由于风 的也。推动;本身没有能力却使政令施行,是由于众人的帮助。尧地位低下时对人施教,人们不听从,到他处在君王地位统治天下时,他命令的, 大家马上执行,他禁止的,大家马上停止。由此看来,贤人智者并不能制服众人,权力和地位却能令贤人智者屈服。9.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 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

10、,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10.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 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口(左“口”右“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 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

11、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磨硕心志,崇尚品行超凡脱俗,讥评世事不过是为了表现岀孤高卓群罢了这是山谷隐士,顿世之人,沽身日好的人所喜汗的。讲仁义忠信温良而俭让只不过是修身罢了*这是平定大的人施行教化的入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的人所喜奸的。宣扬大功建立大名*以礼仪来规范君臣,端正上下等级秩序,这是为了求得天下天治罢了这是朝廷官吏尊祟国君力求强国的人、 希望建立大的功业,兼并别国的人所喜好的, 同住在朗泽边,身处悠闲旷达之境.用钓鱼来打发R4问这是无所作为至.这 是浪迹江湖,循世之人闲暇自在的人所喜好的吹嘘呼吸吐岀浊气,吸进新鲜空气像熊攀援引气乌高舒展,这是为延长寿命罢,这是疏通经络舒展身体,保养生命

12、的人、彭诅及长寿的人所喜奸的。11.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硃、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 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 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 于其玫。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如今)圣王不岀现,诸侯放纵忠肆,隐居不仕的人横发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塞天下。天下的言论,不是归向杨朱一派,就是归向墨翟一 派。杨朱宣扬一切为自己,这

13、是心目中没有君王;墨翟宣扬对人一样地爱,这是心目中没有父母。心目中无父无君,这就成7食兽。公明仪说过: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而百姓面黄肌疫,野外有蛾死的尸体,这好比率领看野兽来吨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灭亡,孔于的学说不光大,这会使邪说蒙骗人民,堵塞杠义。仁义被堵塞7,就导致率领野兽吃人,人与人将互相残食。我为此忧惧,决心捍卫古代圣人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的学说,排斥荒诞的言论,使邪说不能产生。邪说从心里产生,就会危害事业;在事业上起1作用,就会危害政治。如果再有圣人出现,也不会改变我这话的。12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14、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 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 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 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13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

15、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14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

16、,七日而浑沌死。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 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15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 ”田赞对曰: 衣又有恶於此者也。”荆王曰: 可得而闻乎? ”对曰:甲恶於此。”王曰:何谓也? ”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暑,衣无恶乎甲者。赞也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贵无敌,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意者为其义邪?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其名又甚不荣。意者为其实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