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43937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连平县第一小学 罗雪辉家是一个温暖的群体,是唯一值得依靠的地方,是爱的乐园,是彼此关心,彼此帮助,彼此努力的团体。从教二十几年来,眼看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个中滋味无法言喻。就像是一位母亲,目送远航的儿女,心中夹杂着不舍、担心和期盼!其实,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让我在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甜蜜的味道。因此,就如何营造一个家庭式的班集体,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只有让孩子们明确了自己的角色,班级活动

2、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常规的制定,让他们自行制定方案,自行实施管理,只有让他们全员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总是要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我们这个班集体像什么?集体中的成员又是什么?我们要营造一个怎样的班集体?这几个问题每次都会让孩子们觉得新鲜,由于好奇心强,这时教室里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班集体是一根绳子,把同学们拧成一股绳;有的说班集体像一艘船,将同学们载入知识的海洋孩子们众说纷纭,最后有一个孩子说班集体像一个家。我紧接着让孩子们说说家的感觉,最后总结:一个班集体是一个家,班里的成员就是兄弟姐妹,老师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既然是一个家,就要营造美丽、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懂得

3、,既然是一个家,就应该怎样地相处,共同进步。二、 共同努力,美化环境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美化教室,精心布置。因为教室是学生除了家之外的最重要的场所了,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阵地,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1.整洁、明亮的教室会让学生心情愉悦。每天,我都要求教室窗明几净、课桌排放整齐、地面干净无杂物。因此各项环境卫生

4、工作都实行分工到人,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来了以后认真整理教室,每位学生自备垃圾袋,做到废纸不落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互相监督,定时评比自己的小小“自留地”。为了给教室增添一点色彩,我在讲台上摆上一盆仙人掌,在教室四个窗台各摆上一个小盆景,在书柜上面摆上几盆不同种类的吊兰、还有几盆不知名的正在盛开的鲜花,给这深秋的教室平添了几分春意。然后把管理花的任务交给两个平日较懒散的学生,不想他们真的精心管理,半学期下来连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也改了不少,这真是意外收获。通过养花,使学生在教室里就有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通过养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精神,虽然只是点缀,却属神来之笔。2.高雅、有文化氛围

5、的教室会让学生奋发向上,陶冶情操。我和全班孩子一起制定了班训,并把班训贴在宣传栏里,让他们天天都能看到它。教室墙上的名人名言,做到经常更换,让更多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室后面的板报是班级文化中一块独特的宣传阵地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手抄报等各类好的作品展出。在教室左前方角落里我安放一个简易的书报架,定期更换报纸和杂志,鼓励学生了解时事,欣赏美文,品心灵鸡汤。 3.适当的警示语会让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人格。平时我根据学生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及时在教室醒目处做出提示,比如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时刻提醒不注意文明礼貌的学生;比如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应该怎样处理等等。这些点滴的积累,充实

6、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教室这个大“家”时,学习不再紧张而枯燥,生活不再无趣而乏味。美化教室的同时,愉悦了身心,净化了心灵,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激起兴趣,共同进步一个班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要是每位家庭成员都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那么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形成良好学风,使孩子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从细节抓起,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合作学习是小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缺乏与兄弟姐妹交流合作的客观条件,在学校里由于种种原因又少有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所

7、以很多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愿与人合作。农村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虽然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努力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效果大多不够理想,而且这种方式也限制了合作只能属于短时间内、单学科内、非持续性、时效性不易评价的小范围合作性质。怎样才能避开上述的合作限制而开展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作为参考:1利用好奇心, 引发探究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8、,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字而不用“共”字?“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字与上一句的“才”字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字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

9、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入理解课文。4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探究氛围。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组、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四、学会感恩,奉献爱心爱心是美德的种子,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是人的德性、良

10、知和教养的体现,是社会稳定的人性基础。爱心付出的回报就是你得到别人的爱。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拥有一份爱心是难能可贵的。只要从爱心这一根本进行深层次挖掘、多角度启发,方可让孩子们成为知恩图报,有爱心的人。1.爱心在被爱中引发当今的教育,对智育的重视大大超过德育,忽视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娇惯过度,造成孩子只知接受别人的关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而大部分家长却又忽视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这样,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缺乏爱心。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应根据这些原因,让孩子们体会感受被爱,引发他们内心深

11、处爱的意识,让他们在被爱中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被爱中懂得爱别人。2.爱心从爱父母开始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享受到的爱多了,父母对他们的爱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他们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这些小皇帝哪里懂得去爱父母,关心父母?因此,教育学生关心别人首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像他会去关心别人。一些学生认为长辈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亲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稍不称心便为所欲为。针对孩子们这些特点,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手足情、尊老爱幼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早晚向父母问好;吃饭请父母先动筷;外出跟父

12、母打招呼征求意见;父母劳动回来,递上一杯水或递上一条毛巾;父母生日时祝父母生日快乐等;当父母长辈生病或身体不适时,要学会安慰父母,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并尽量不给他们制造麻烦。使孩子们在家庭中成为长辈的孝子贤孙,须知一个爱父母、爱亲人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人。3.爱心在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心是要在生活中去培养的,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满爱心的生活学习。爱他人,献爱心往往只需举手之劳。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在教室楼道里,主动帮老师抱作业本;主动关心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或在路上热情耐心的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等。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去

13、帮助别人,自己会感到幸福,也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4.爱心要学会宽容爱心的体现有诸多方面,宽容就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他们能够善待周围的一切人包括犯过错误的人|,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一般说来无非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大家何不宽容一些,大度一些,用爱心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宽容需要换位思想,要告诉孩子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这个家其乐融融,让孩子们享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懂得了换位思考,宽容待人;也懂得了相互帮助,才能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