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43313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范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同学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爱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朝气蓬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境况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会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同学默读。 同学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

2、味本诗音韵低落,回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同学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3.同学自由朗诵。 结合解释默读,体会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诵,思索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述哀景的词,

3、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也是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或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

4、?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漂泊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期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花白了。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激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显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四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五布置作业 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 4 页 共 4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