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4306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1-1汉字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玉书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以下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10

2、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2-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A许慎B。玉书C阮元D王引之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4以下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5以下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

3、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3-1.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2以下各组字中,是通假字的一组A A佚逸B卒族C尘D受寿3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C A。距是拒的古字B距是拒的简化字C距是拒的假借字D距是拒的异体字4以下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C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以下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

4、一真D说一悦6分化字的类型有D 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4-1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是CA。复合词B。联绵词C。单音节词D。双音节词2以下属于双音节词的是D A且夫B所以C形容D夏至3和睦属于复合词中的BA偏正结构B并列结构C支配结构D主谓结构4。司马属于复合词的哪种结构? AA支配B偏正C并列D主谓5以下双声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DA参差B荒忽C憔悴D逍遥6。以下属于双声连绵词的的是A A参差B从容C。窈窕D蹉跎5-1导致词语古代义项消失的原因不包括CA。社会的发展B事物的消亡C皇帝的更替D人们观念的变化2以下各句中劝不作勉励

5、讲的是DA赦之,以劝事君者。B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C荀子劝学D劝王显岩穴之士3以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围窄的是A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虽蔬食菜羹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子为父死亡所恨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D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D河: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河流5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D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B。响: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C。劝:古义为勉励、鼓励,今义为劝阻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6在腥臊恶臭而伤腹胃中的臭字,古今词义发生的

6、变化是 B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感情色彩的变化7购古代的意义是悬赏征求,现代的常用义是购买,这种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是BA程度深浅的差异B词义特点的差异C色彩褒贬的差异D广度宽窄的差异6-1以下各句中,天字用其引申义的是DA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B有夏多罪,天命殛之。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2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制,本义为裁剪B快,本义为与慢相对C汉,本义为水名,即今的汉水D息,本义指气息,鼻子呼吸3。对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正确的是 AA秒,本义指禾穗的芒尖B烈,本义为猛烈、强烈C臭,本义难闻的气味D蜡,本义为动植物和矿物所产生

7、的某些油质,具有可塑性,易融化,不溶于水4以下各句中的防字,用其本义的是AA以防止水。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C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D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5以下句子加点词语的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属于相似类型的是 AA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B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君,师必退。6以下各句中,鄙用其本义的是 C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C四鄙之氓人。D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7根据字形分析,時字的本义应该是 DA时机B时常C时间D季节8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中的信与本义的关系是BA时空关系B因

8、果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9朝的本义为早晨,晨往,寝门闢矣,盛服将朝中朝的意义与本义的关系是AA礼俗关系B动静关系C时空关系D相似关系10引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輻射式引申,另一种是DA複合式引申B抽象式引申C假借式引申D连锁式引申7-1关于同义词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A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历史条件的制约B同义词的某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C。同义词在语音上互不相关D同义词的所有义位均相同2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CA围广狭不同B性状情态不同C侧重点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3以下同义词中,情感色彩上不同的是CA耻,辱B。恭,敬C杀,弒D饥,饿4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CA侧重的方面不同B感情

9、色彩不同C组合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5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不包括 DA语言环境分析法B对立意义分析法C探求本源分析法D同义比较法6判定同义词,可以探求本源法,以下同义词的判定可以用此方式的是A A;争夺B。贫穷C震动D摇晃7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中货财属于同义词应用的 A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8以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同义构词的是D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齐王闻之,君臣恐惧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一和孤属于同义词应用的 B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10以下属于相对反义词的是AA左一一右B生一一死C是一一非D一一外11以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

10、属于反义构词的是D A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B。密子贱、漆雕开、公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D受策以出,出入三觐。8-1。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C A实词、名词。B动词、代词。C实词、虚词。D连词、形容词。2实词包括BA动词、连词、语气词B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C副词、介词、语气词、名词D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连词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属于兼类词的是AA左右欲刃相如B道之不行C项伯杀人,臣活之D此谁也4虚词包括 CA代词、介词、数词B连词、名词、动词C介词、连词、语气词D形容词、语气词、副词9-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

11、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2以下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B 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B小国寡民。C彼苍天者,曷其有极。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3以下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BA宣子说,乃轻币。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4以下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D A五年卒亡其国。B故不如先斗。C梁以此奇籍。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A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宋师不整,可败也。C强本而节用,则

12、天子不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6以下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AA诸侯之币重,人病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7以下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D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B沛公欲王关中。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8在豕人立而啼中,人立的语法功能是C A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B谓语C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D名词使动用法9以下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3、!C齐桓公妻之,有马*乘。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1O以下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B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C射之,豕人立而啼。D齐桓公妻之,有马*乘。11以下句中,不是名词活用的句子是 DA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C。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10-1关于基数与序数,说法错误的是B A整数百、千、万前通常不加一B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用零补位C甲、首、冠、太上、大上等表示第一,第二以下用次次之次者或者其次表示D伯(孟)仲叔季主要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长幼排行2。在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句中,再的词性是B A副詞B數詞C代詞D形容詞3在古代汉语里,数词表示以下几方面BA。基数、序数、约数、代数。B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约数、虚数。C约数、分数、代数。D基数、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