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428940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9分别写出“

2、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二)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3、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答案:8.(1)到、靠近(2)的

4、(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11C(2分) 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 分。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 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2分。全句连贯、顺畅得1 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 14.取信于民。(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5、(12分)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注释】桑怿(y):人名。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廪:粮仓。里人:同乡人。饲:供养。铁简:狭长的铁片。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

6、思。(3分)(1)缚( ) (2)走( ) (3)善(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答案:9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10(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11.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2分,答到大意即可)12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13(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 (2分,答对一

7、处给1分,答对两处即给满分)14. 略 (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 ,(D)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8、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云归而岩穴暝 暝:临溪而渔 渔:杂然而前陈者 陈: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

9、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 (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 (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7昏暗 捕鱼(钓鱼) 摆开(陈列) 以为快乐8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9 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

10、0题。(13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 8.选文第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9.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2分)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注:记指醉翁亨记。 商贾商人。 关征查税征税。答: 答案:6(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8琅琊(山) 酿泉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

12、以及出游的乐趣。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13、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