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427408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策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研究诗歌鉴赏是近几年出现的上海高考语文题型之一,由于古代诗歌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时间间隔较长,又涉及到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典故、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所以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而诗歌鉴赏题,又有特殊的鉴赏要求和答题规范,所以得分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的高三教学,对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一、 研究方法: 对学生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认为高考诗歌鉴赏题很难,答题时无从下手,不知道高考考点,不了解答题规范。);研究历年来上海和其它省市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和考点,摸索常见考点和答题技巧,整理成文;也利用

2、互联网调查了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借鉴了部分现成的网上资料,进行了自己的加工和改进。 二、 研究内容一高考诗歌题目: 上海卷诗歌鉴赏考点分析:2005年春考是一首元曲小桃红江岸水灯,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是文化常识(诗歌中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炼字(对曲中表现力较强的字的表达效果分析),以及开放型试题(景物描写)。2004年秋考是一首明代诗歌和对联,题型为填空和简答,考点是对联和律诗形式上的特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景关系)。2004年春考是两首唐诗的比较鉴赏,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是诗歌配乐歌唱的文化常识,诗句含义的理解。2003年秋考选了一首宋诗望海楼,题型

3、为选择,简答,考点是衬托手法,诗句理解和艺术手法中的描写手法的赏鉴。2003年春考是两首怀古咏史诗的鉴赏,题型是填空和选择,考点是诗歌题材的文学常识(须用术语作答),诗歌所写内容与主旨的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色的分析。2002年秋考是宋词虞美人,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考点为概括不同诗句体现的作者心情,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整首词的鉴赏评价(可选角度有形象、线索、对比、虚实、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2002年春考是岳飞的小重山,考点有岳飞名句背诵的检查,诗歌主旨的把我和诗歌风格的赏析(寓豪情壮志于情调低沉的抒情中)。2001年秋考是宋词摸鱼儿,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考点为文学常识,修辞手法

4、、所用典故和诗歌的主旨理解。2000年秋考约客和雨晴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为诗歌的体裁,对诗句的理解,根据诗歌展开想像。综上所述,高考诗歌鉴赏在选择诗歌时跨度较大,唐诗宋词元曲之外,还有宋诗,明诗等,减少了猜题的可能性,题型较多为填空、选择和简答题,考点涉及到诗歌体裁,诗歌题材、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名句背诵,作家作品的总体风格和语言特色,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以及对诗句进行描写或选取一角度进行赏鉴。考点重复较少,覆盖面广。研究历来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特点,对我们高考复习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备考时就可以分类进行专题鉴赏,最后进行综合复习。三、 研究内容复习策略研究主要分类专题有:

5、诗歌的常见体裁、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中常见的内容、诗歌中常见的思想主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中的读写段、作家字号、风格等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常见诗歌语言的特点、常见诗歌整体风格的类别。诗歌赏鉴复习专题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

6、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补充实例名词铺排: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类活用:何逊“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语序倒装: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辛弃疾贺

7、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刘叉从军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叠词、拟声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杜

8、甫: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表现力较强的字词的表达效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霜高梅孕一树花/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讲究炼字,这种表现力强,含义丰富的字是理解诗歌的关键。2002年高考(上海卷)要求考生仔细品味“霜高梅孕一身花”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2003年高考(全国卷)要求考生从王维的过香积寺诗的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中找出“诗眼”,说说“为什么”,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学会分析这个字的含义

9、、用法和形象意蕴,表达效果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增强表达效果会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互文,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学生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

10、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终岁不闻丝竹声,(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

11、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二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从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有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之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学生了解了以上常识,只要分析一下诗歌产生的时间,注意诗歌的字数和题目,诗歌的体

12、裁就不难识别了。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三熟悉常见的诗歌内容(题材)和思想内容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写景抒情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13、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咏物诗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和于谦的石灰吟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4、。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愁思的抒发,思年故乡的情感的表达,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哲理诗则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15、至于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古代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全部一一整理,所以学生了解了常见内容之后,可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其它内容的诗歌,自行分析其思想感情。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寄情山水的闲适,对官场的厌恶,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中的读写段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了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说明,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用典、化用前人诗句、象征,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