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42121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场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血液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1 流行病学 1.1 季节性 该病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猪的感染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北方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发病最高峰。 1.2易感年龄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1.3 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为7天(320天),但大部分猪常呈隐性感染。 1.4 传染源 患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患病羊与猪有交叉感染性,老鼠可携带附红细胞,并将其传染给猪群。节肢动

2、物如疥螨、虱子、刺蝇、蚊子、蜱、蠓等能够携带附红细胞体传染给猪,蚊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1.5传播途径 1.5.1 直接接触传播 猪通过舔食断尾、伤口,相互殴斗可直接传播该病,在交配时,只有公猪将被血污染的精液留在阴道内才可能发生传染,子宫被认为不可能传播猪附红细胞体。 1.5.2 机械传播 多头猪共用同一注射针头,断尾、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等是人为传播该病的主要因素。 1.5.3 垂直传播 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产下的仔猪也带虫。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6-10天,病初患猪食欲废绝,精神不振,全身发抖,后肢摇摆,行走不稳,喜卧不动;体

3、温40.5-42摄氏度,高热稽留不明显;有些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心跳加快;可视黏膜初期潮红,后期黄疸或苍白,病猪贫血,消瘦,大部分病猪眼圈,肛门周围发青;耳尖变干,边缘向上卷起,两耳发绀,鼻端,口角,胸前,股下,颈下,大内侧皮肤红紫,指压不褪.个别猪后肢麻痹不能站立,严重病猪皮肤裂开,四肢交叉糜烂.耐过的仔猪因生长受阻而变为僵猪,后期常因继发感染,肠炎下痢,尿呈棕色,母猪性行为丧失,生殖机能下降.母猪泌乳量下降。(1) 2.1 哺乳仔猪 5日龄内发病症状明显,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变黄(贫血或黄疸,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

4、稠、腥臭;死亡率在10%-90%,小部分猪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2.2 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一般转入保育猪舍后3-5天发病,40-60日龄为主要发病期。病猪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升高至40.5-42.5;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是腹部及腹下部,部分猪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炎,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猪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具有示病诊断意义);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天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解剖胃出血。 2.3 繁殖母猪

5、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患该病精神差,喜卧,高热,大部分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或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的流产率、早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仔猪弱小,发病死亡率高。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贫血,黄疸,发病猪皮肤、粘膜苍白黄染,部分猪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鼻、腹部严重;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和肌间胶冻样侵润;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蓝灰色;部分病猪肝脏肿大,脂肪变性;肾脏贫血,局部有瘀血。 4 实验室诊断 4.1新鲜血液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

6、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单个附红体有很强的运动性,可前、后、左、右做翻滚或扭转运动,一般单个大型附红体活动力弱于小型附红体,而聚成团状者、接近或附着于红细胞者其活动力减弱或无活动力。 4.2 血片染色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如不能现场检查,则采取抗凝血1ml(加肝素或柠檬酸钠),加10%福尔马林液1ml,混匀,送实验室用丫啶橙染色检查,可见附红细胞体呈浅至深桔黄色。镜

7、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确诊。 5 诊断 5.1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初步诊断该病,确诊要进行镜检。 5.2 鉴别诊断 5.2.1 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1)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2)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 (3)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 (4)在发生猪瘟时,约有25%-65%的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会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 5.2.2 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1)猪呼吸与

8、繁殖障碍综合症无贫血和黄疸症状。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3)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有效。6 防治 6.1 治疗 方案一:适用于发病初期的治疗 处方一:贝尼尔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处方二:长效土霉素肌肉注射,如瑞普公司伏红灵,每天1次,连用3天。 方案二:适用于发病严重的猪群(2) 处方一:贝尼尔+土霉素 贝尼尔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如伏红灵)。针对贫血严重的猪群在用药3天后给猪补充铁剂、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肌苷。大量临床实验证这是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最有

9、效的处方。 方案三:适用于怀孕母猪的防治 处方一:产仔前30天,每周注射长效土霉素(如伏红灵)。 方案四:适用于仔猪的防治 处方一:仔猪产后24小时内注射长效土霉素,以后隔4-7天再注射2次,可有效控制仔猪附红细胞体. 6.2 预防 6.2.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霉变。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环境及用具。 6.2.2对于已发病的猪实行隔离,加强全场消毒,定期用敌杀死药液加水按0.1%浓度稀释后用喷雾器对猪群体表驱虫,杀灭猪虱和蚊虫。 6.2.3加强通风,搞好卫生,防止猪群拥挤、气候突变,减少应激等是防止该病发生的关键。 6.2.4该病流行季节用阿散酸100g/吨作饲料添加

10、喂服可预防本病发生。(3) 6.3坚持自繁自养 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5、10、20、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则可以与其它猪合群。 6.4 切断动物传播途径 夏秋季必须搞好消灭蚊蝇等害虫工作,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造猪舍,将猪舍敞口处装上细孔防蚊纱窗,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率;坚持每月灭鼠一次;猪场禁养其它动物如羊、禽类等,看护犬要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6.5 杜绝机械传播途径 在疫苗接种、疫病治疗需要注射时应准备足够针头,保证每只猪换一次针头。在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成一头猪都要对器械进行完全消

11、毒。常规消毒法比较麻烦,所需时间也过长,较为便利且能保证效果的消毒方法就是火焰消毒,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打耳号和阉割手术刀。 6.6 确保全价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7 讨论与分析7.1猪附红细胞体病,对红细胞破坏严重,到发病后期,很难治愈,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7.2发现病猪后,要尽快隔离,并进行严格消毒,对病猪积极治疗,对未发病猪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防止疾病蔓延。7.3根据本病明显的季节性和病猪皮色由红变白,变黄这种规律性变化,再结合其它症状可以初步疑似是附红细胞体病,最后通过病理剖检,血液检查作出诊断。附红细胞体病感染后的78天,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

12、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查出虫体;而在疾病后期,血液内附红细胞体数量减少,血液检查很难甚至根本查不出附红细胞体。(3)7.4加强对生猪交易市场的检疫检验,杜绝病猪进入市场交易,防止传播疫情。7.5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时,均应每猪更换器械或严格消毒。购入猪要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7.6该病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及解热抗病毒药治疗无效,用后高烧即退,药散后又复发。7.7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很高,但大部分是隐性感染,特别是小猪体质较差,外界环境的改变,应激因素,都可诱发本病,这是小猪死亡率很高的原因之一。中、大猪的抵抗力和体质较好,一般是隐性感染。发病时如及时治疗,不混合感染时,一般都可治愈。7.8附红细胞体病常混合感染,伴发多种疾病。隐性感染时使机体总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它疾病,这是本病流行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与其它传染病如猪瘟、丹毒、弓形体病、链球菌病、伤寒等做好鉴别诊断,同时,在治疗上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215-218页2.李佑民,家畜传染病学,蓝天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75-80页3.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98-102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