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42079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学案【基础知识回顾】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大于再生,产生 和 ,排放大于自净,产生 (二) 、环境问题的类型类型表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 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 、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 。(1)产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 和开垦草原。(2)后果: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

2、 和生态恶化。(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水污染、 、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辐射污染等。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1)生产力水平:极为_。(2)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_适应环境。 (3)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对大自然是一种敬畏的态度。2农业社会时期 (1)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有了_发展。 (2)对人地关系认识:出现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的观念,进而出现天人相关论和 思想,人地关系理论萌芽。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1)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 (2)对人地关系认识:进一步深化,出现了近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 、

3、适应论、生态论等理论。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对人地关系认识:谋求人地和谐,出现了_ 。 (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 ,强调社会经济发展要与人口、 、环境相协调。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_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_、生态失调、_而陷入绝境。2、行动纲领:_。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它既满足_的需求,又不对_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_可

4、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追求目标:既要使_得到满足,_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_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 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区际之间的公平环境的观念经济发展与 彼此联系,互为因果。 的观念全人类享有生活、发展、环境的权利。5 构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一、 控制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的问题:资源更加缺乏, 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

5、不稳定。2、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内容:提倡晚婚晚育,_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二、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征:高投入,高 ,高污染。目的:扩大 ,增加产品产量,提高消费水平。后果: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2)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特征: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目的: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后果:实现 和文明消费。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 我国保护措施:防治土地_,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2)海洋资源 开发中存在问题:过度 海洋生物、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 等。 我国采取的保护措施:_、

6、禁止滥捕、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等。【基础训练】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 B.森林减少 C.生物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3.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4.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5.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

7、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68题。6、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7、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9.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 )A.发展是第一位的B.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第一位的D.实施

8、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位的10.目前缓解华北地区春旱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措施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11.我国休渔的最佳季节是()A.夏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12.盲目的围海造田,可能会导致( )A.海啸发生B.海洋生态破坏 C.海平面下降D.海平面上升13.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A.水源污染 B.地面下沉 C.降水减少D.荒漠化14、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

9、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能力提升】读右图,回答14题。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我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 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4下列

10、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公平性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公平的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5.环境自净能力是指( ) 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 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67题。6.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7.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5 CDCBC 6-10 CDDAD 11-13 ABB14、 (1)南极臭氧空洞 (2)臭氧层 平流层 吸收紫外线,保护动植物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能力提升】1-5 ADDCA 6-7 A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