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406125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架-核心筒构造布置重点注意问题1框架布置形式多样,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构造布置尽可能规则,平面刚度布置宜均匀、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质量分布均匀,内筒尽可能居中。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构造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当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和规程的要求调整增大。在混合构造中,如果采用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则较容易到达双重抗侧力体系的要求;如果采用外钢框架,其总高度不宜太大。3在纵横墙相交的地方设置钢骨,在楼板标高设置钢骨暗梁,可形成小钢框架以提高核心筒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4核心筒与外柱之间距离以 10-12 米为宜。如果距离很大,则需要另设内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

2、土楼盖。否则导致楼层梁太大,不利于减小层高。 5一般要布置楼板大梁。在楼盖布置中,需要注意使竖向荷载集中传递到大柱子上去,防止柱子出现拉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拉力大于重力荷载下压力。1.框架-核心筒构造平面形状可以随意筒中筒构造平面形状局限,可以不设角柱;2.框架承受的剪力较小倾覆力矩也小,必须调整增大到规程要求3.钢筋混凝土实腹筒是框架-核心筒构造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和延性都要求很高,对高宽比、内力、配筋构造有许多要求;4.内筒配置钢骨,可以改善内筒的抗震性能;配置方法:墙端部或转角处,大面墙的中间框架核心筒构造:由核心筒与外围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构造。周边柱距一般为 8m12m,柱与周

3、边梁形成外框架,外框架通过梁和楼板与中间核心筒形成整体。核心筒内的功能主要为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和消防前室,必要时也可将公共卫生间等放在核心筒内。.z.-框架核心筒构造一般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和多边形也有双核心筒的长矩形。核心筒宜贯穿建筑全高布置,核心筒的长短边方向应与建筑平面长短边方向一致;核心筒短边长度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 112。核心筒宜布置在构造的中部,尽量减少偏置。核心筒平面面积与楼层建筑面积之比宜控制在 20左右,低烈度时不低于 15,房屋高度特别大或地震烈度高时可能到达 30,一般 80m150m 高度之间的 7 度设防可控制在 18左右。核心筒中外墙宜厚不宜薄,内墙要

4、尽量少;一般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宜占核心筒抗震墙总面积的 70左右。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与外框柱截面面积之比宜为 1:1。核心筒四角楼板不应开洞。外框架主梁不宜放在核心筒外墙连梁上。一、核心筒设计1. 核心筒宜贯穿全高。筒体高度全高的 1/12 时,位移根本能满足规定。当有其他剪力墙时,筒体宽度可以更小些。2. 筒体角部不宜开洞,不可防止时,筒角内壁至洞中距离500mm 和墙厚度。3. 筒体外墙厚度层高的 1/20 及 200mm,一、二级抗震时层高的 1/16 及 200mm4. 核心筒的连梁宜配制穿插暗撑或穿插钢筋,提高连梁延性。二、框架的设计1. 为控制构造的周期和位移,在核心筒截面根本确定

5、的情况下,墙加大梁,可有效增加构造的抗侧刚度。但当柱与核心筒相距较远时,要综合考虑梁高与楼层净空的关系。.z.-2. 柱截面尺寸的变化与核心筒墙厚的变化错开。3. 采用型钢砼柱时,可有效控制柱的截面尺寸。三、框架梁支撑条件确实定:1. 沿梁轴线方向有墙时刚接。2. 核心筒外墙厚度大于 0.4Lae满足梁的主筋锚固长度且内侧楼板不开洞,刚接。3. 梁支撑处有柱,刚接。4.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梁,铰接。四、楼盖设计1. 核心筒外缘楼板不宜开大洞口。2. 核心筒内部楼板,厚度120mm,双层双向配筋。3.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外围的连梁上。五、除以上要点外,还需满足相应抗震等级下框架剪力墙构造的要求

6、。框架 - 核心筒构造体系的设计要点*元坤*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TEL:81087233-883, FA*:81087592:gzgzrbs.1. 框架 核心筒构造盛行原因2. 典型的框架 核心筒构造的平面布置3. 框架 核心筒构造的受力机理4. 钢 砼混合构造的适宜条件.z.-5. 框架 核心筒构造的楼面梁布置形式6. 设加强层对构造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7. 框架 核心筒构造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框架 核心筒构造盛行原因外框柱柱距较大适用酒店、写字楼和地下车库要求外框柱柱距大有利于立面处理建筑体型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要求2. 典型的框架 核心筒的平面布置核心筒居中,四周为疏布

7、的框架柱框架柱只两侧布置 成为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梁中间另设中柱偏置的核心筒-通常不能采用全混凝土构造核心筒居中只两侧布置框架柱另设中柱核心筒偏置3. 框架 核心筒构造的受力机理核心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其中的连梁为抗震第一道防线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与筒中筒构造的不同点筒中筒构造的要求:H 60m, H/B 3, A/B2, B0/H1/15,A0/A1/5 1/4,框筒柱距1/12,框架柱柱距8 9m,核心 筒刚度要大,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壁的距离 10m 左右,.z.-框架柱在其平面内形成较大的侧向刚度。4. 钢 砼混合构造的适宜条件梁跨度大 采用的钢梁梁截面高度较小,易满足其强度和挠度要求,保

8、持正常的层高。抗震设防烈度高楼层自重轻,地震反响小,地基承载力弱 构造自重轻,根底压力小,能保持拟定的层数高度施工速度快 核心筒与外框架不需同步施工5. 框架 核心筒构造的楼面梁布置形式次梁与主梁正交层高需较大,楼层自重轻次梁与主梁平行层高可较小,楼层自重大角部为井字梁和放射形梁布置 保持一样的楼层净高6. 设加强层对构造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设加强层对抗风在控制位移方面有利,尤其是超高层建筑设加强层对抗震控制位移有利,但会造成竖向刚度突变,对抗震不利尽量不设加强层要设加强层宜用钢斜撑方案,且需待主体构造完成后才固定端部7. 框架 核心筒构造及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1 框架柱与筒体的压缩变形

9、差影响轴压比控制 提高筒体剪力墙的轴压比,相应降低柱的轴压比砼强度等级取值 柱C70,筒体85%和大局部的倾覆弯矩(一般60%),同时外框架必须是稀柱框架,即只能承当很小一局部的剪力和相当局部的倾覆弯矩。而框架-核心筒构造的核心筒之所以抗震要求更严格,也正是由这个内力分担的特性决定的,核心筒可能过于关键,一旦发生破坏,后果比拟严重。则稀柱框架一般是什么形式的.常用的有 4,8,12,16 柱等沿着建筑外沿布置,柱距在8m 以上。抗震设计中为了能让稀柱框架有足够的承载力潜力而起到二道防线的作用,通常要求稀柱框架承当的地震剪力不宜过小,比方大于 15%超高层也可能放松至5-10%,然后按照规*要求做框架内力调整。根据 HiStruct 的经历,这其实就相当于要求柱截面的面积率不宜过小。因此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稀柱框架并不意味着减小柱的面积和线刚度,而是相对减小了梁的线刚度。.z.-可见,只要把握了框架-核心筒构造以上的特性,并且理解了为什么要提高核心筒的抗震等级便可以从概念上正确的区分和判断框架-剪力墙核心筒构造了。最后,HiStruct 认为框架+墙的构造形式,其实有很多学问,需要注意的是:1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构造与一般的框架-核心筒构造在受力上是有一些区别的。2假设外框架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