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40389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桃花源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的能力。(3)品味语言情致。2、过程与方法(1)赏析桃花源的“美、乐、奇”。(2)结合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的意义。(2)思考现代人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2、难点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花源。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2、学法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几张桃花的图片,让

2、学生欣赏。2.教师介绍课文。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课文的作者。1.对照注释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的作者。2.(出示小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垂髫() 要() 俨然() 邑人()阡陌() 骥() 怡然()(三)合作交流。教师概述文章大意,学生对照原文。1、散读课文后,讨论线索,各段段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板书。(1)线索:渔人的行

3、踪(进出桃源)。第1段,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第2段,舍船从口入,发现桃源景。第3段,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第4段,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2.导读第1段。(1)用视频给学生放课文朗读。(2)集体朗读。(或指名朗读)(3)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人“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3、理解有关词语:“缘溪行”、“复前行”的“行”是什么意思?行:行船,划船行走。从下文“便舍船,从口入”,“既出,得其船”可证实“行”的解释。“鲜美”

4、:鲜艳,美丽。(今义:新鲜、可口)“异之”:异,诧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4.导读第2段。(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2)讨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教师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翻译课文的内容。四、 辨析古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