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40109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2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1.对进场物资和施工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实施控制,防止不合格品转序或使用,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2.不合格品的分类1)不合格物资:凡按规定检验和试验后,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的物资,均属于不合格物资。2)过程和最终产品中不合格品。a)重大不合格品;b)一般不合格品;c)质量问题。3.不合格品的标识1)对不合格物资,应及时清退出场。若不能及时清退出场的,应进行隔离挂牌加以标识。2)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品a)对重大的不合格品/部位,须采取区域性标识,对事故区加以封闭,并责成专人监护;b)对一般的不合格品/部位,采取油漆涂识、挂牌等方式加以标识;c)对质量

2、问题以记录形式加以标识。4.不合格品的评审1)施工过程的不合格a)对重大不合格品/部位,由责任单位_小时内向公司技术部报告,同时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防止事态扩大,公司技术部立即上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由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_公司安全质量部、责任单位进行评审处置;评审结果由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备案;b)对一般不合格品/部位,由指挥部主管负责人_项目有关部门、项目部进行评审处置。评审结果报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备案;c)对质量问题,由责任单位技术人员_处置。必要时由指挥部质检部门_评审,评审结果报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审批。2)对不合格物资视其类别,由指挥部物资部门_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评审。5.不合格

3、品的处置1)不合格品经评审后采取如下处置方法。a)制定整改措施,整修或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b)返修或让步接收;c)降级改做他用;d)拒收或报废。2)施工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a)对重大不合格品/部位,鉴定结论和处置方案,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b)对一般不合格品/部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指挥部技术部门负责制定整修方案,经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整改方案报集团公司技术部备案;c)对质量问题,由责任单位技术人员制定整修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d)不合格品经返工整改后,必须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重新检验、验收,直至符合有关质量标准。3)对不合格物资的处置a.物资部门负责人_有关

4、人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物资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方。b.与责任方(供应商、顾客、内部物资调出单位)沟通,研究制定处置方案,报经批准后实施。不合格物资处置方案的批准权限如下:a)以退货和修理方式处置的,由物资部门负责人批准;b)让步接收的,在征得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前提下,由单位分管领导批准。c.由于储存时间过长或本单位搬运保管不善造成物资不合格的,按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d.不合格物资处置后,由物资部门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不合格品控制制度格式版(二)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缺陷产品进行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或出公司。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缺陷产品的判断、标识、记

5、录、评审和处置等要求,适应于采购、生产过程及交付后发现不合格品的控制。_名词解释2.1不合格品。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2.2缺陷品。未满足预期或规定用途要求的产品。2.3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2.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通过修理或再加工等措施,虽然不符合原规定要求,但能使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2.5回用品。对虽不符合原则规定要求,但能满足使用要求,经返修后利用或直接利用的不合格品。3职责3.1质检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归口管理,公司和车间两级专检人员(班长)负责不合格品的判断、标识、记录、报告,并参与评审。3.2不合格品发生部门或

6、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初步评审,按最终评审结果处置,制订并实施相应纠正预防措施。3.3技术部门负责缺陷品、回用品(包括返修品,下同)的最终评审,必要时报工程师审批。3.4质检部门负责抽查和收集不合格品信息,监督纠正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奖惩和处理。4程序4.1判断与标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操作者、专检人员、技术人员发现不符合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图纸、工艺文件等)或虽然符合产品标准但无法使用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由专检人员(操作者、技术人员发现_专检人员)确认,按以下规定清点数量并加以标识:a)不合格品(含缺陷品)属本单位责任的,由本单位负责,及时清理滞留在本单位的

7、及已流入下道工序单位的不合格品数量;对于提供给顾客的不合格品,需以书面(电子邮件)形式报质检部门。b)属上道工序单位责任的:1)由发现工序单位清理本单位所存的不合格品数量;2)由上道工序单位清理其所存(含已入库存栈)不合格品数量。c)查清不合格品数量后,由专检人员(班长)按检验标识程序规定进行标识,并在指定区域隔离存放。4.2记录4.2.1专检人员(班长)对确认的不合格品应做好检验记录。4.2.2对加工、传递过程及成品试验发生、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_小时内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4.2.3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能够返修利用的,应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对能返工合格的可予以记录,按月汇报质检部门,出

8、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技术部门解决。4.2.4对无专职检验人员的单位发现不合格品时,通知质检部门确认并开具不合格单。4.3评审及不合格单的发放4.3.1由所在的单位主管、班组长、检验人员进行初步评审,确定质量问题的性质,并做出处理(返工、回用、返修、废品)判定:a)返工品、返修品和回用品。属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两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质检组一份;属上道工序责任的,开三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责任单位一份,质检组一份;b)废品。属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二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质检部门一份;不属于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三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责任单位一份,质检部门一份。4.3.2成品检验不合格

9、者,在_小时内开具不合格单一式两份,发成品车间一份,质检组一份。其中,属新产品不合格时按开发设计程序填写新产品试制问题通报,一式三份,送技术部门,技术部门在_小时内填写处理意见,经工程师批准后,发试验单位、质检部门一份,自存一份。4.3.3废品。由公司检查员在不合格单上盖上“废品”章,除铸造毛坯外,不合格品价值超过_元的,由质检部门审批,不合格品价值超过_元以上的,由经理审批。4.3.4不合格单由开具单位负责按规定时间、份数开具,自留一份后交质检组,质检组按规定发放。4.4跨单位不合格责任划分4.4.1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造成的不合格时,由专检员(班长)确认,并上报责任单位主管,责任单位应于_

10、分钟内到现场确认(正常上班时间);若有异议时,由质检组划分责任。4.4.2若质检组一时难以划分责任单位,而生产又急需补料时,由上道工序申请领料,然后在_日内划分责任者,责任单位应无条件接收不合格单。4.4.3若接受单位仍有异议时,应在_日内或在保存实物原始状态的时间内,提出申诉报告报质检部门组织仲裁。经仲裁变更责任单位时,由质检部门在申诉报告上明确仲裁结果,复印给原责任单位和责任单位。4.4.4若属间接上道工序责任造成的不合格品,而在上道工序能够或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时,其不合格品造成者,同时为间接和直接上道工序。4.4.5若责任或发现单位分析认为属技术(质量)改进、攻关、工艺工装验证等认知范围无

11、法把握造成的废品,需在_日内经技术部门签字认可,并纳入质量改进费。4.5处置4.5.1返工品。有责任单位确定返工方法,并组织实施,返工后专检重新检验、记录;若责任单位为上道工序单位时,其返工时间应服从下道工序的要求,返工后必须交下道工序专检验收合格后,方为完成返工任务。4.5.2返修后回用或直接回用品a)已有明确修理工艺的,由单位按修理工艺修理;b)无明确修理工艺的:1)属技术部门责任的,由技术部门直接下发技术通知单明确处理方案;2)属上道工序单位负责的,由上道工序制定实施方案或办理回用手续,其完成时间以满足下道工序生产任务为原则,必要时由发生单位报生产处协调。其它问题由发生单位制定实施修理方

12、案或办理回用手续;3)回用手续的办理。按要求填写回用(返修)申请单,附上不合格单(若需配尺寸必须在申请上注明尺寸值)。经技术部门审批后(必要时到现场确认实物),由申请单位发质检组一份,下道工序一份和自留一份。若合同规定使用回用品需经顾客或其代表同意时,其回用单经技术部门同意后,由供应单位报送用户或其代表文字确认后,方可使用。c)对经初步评审确定为返工品或返修、回用品,若生产需要或受所在工序加工条件限制:1)需流入单位内下道工序处理时,由单位内部作出标识,明确要处理的工序后可以传递到处理工序;2)需流入到下一个单位处理时,由发生或发现单位作出标识,可进入下道工序加工,但在_小时内或在下道工序完工

13、前必须得到相应的修理方法、质量要求(可在回用单中注明,也可由技术部门出修理方案)或回用手续。d)返工、返修后专检人员按照对原不合格、缺陷内容所确定的修理方案及标准进行重新检验、记录。4.5.3废品。由发生单位放置在废品区,主要物资实行以旧(废)换新,其它物资由废品回收部门回收处理。需要补料时,由发生单位提出申请,工程师审批方可办理。4.5.4原本符合设计、工艺规定的已加工工件或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由于设计、工艺的更改,致使其成为缺陷品:a)技术部门在下发技术资料通知时,应明确对缺陷品的处理意见(返工、返修、回用、代用、报废);b)各有关单位在接到设计工艺更改通知后,按通知单执行,对报废的清查数量开具不合格单(责任单位为技术部门)。4.5.5对于给顾客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门分析原因,应书面通知顾客,对无法通知顾客的,应报工程师商议处理。4.6不合格信息传递及纠正预防措施4.6.1各生产班组应建立不合格品登记台帐,内容包括不合格单编号、产品名称、数量、问题(简述)、评审结果(返工、返修、回用、报废)、责任者、返工返修后复查结果等。4.6.2各有关单位应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措施,每月_日前报质检部门。4.6.3质检部门每月在生产例会上公布不合格品统计资料和处理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