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39974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则,现代汉语语法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一脉相承 的,是“源”与“流”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是不同时代的语言,因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 异。而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这不仅在汉语中,凡是在不讲究构形形态 的语言里,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的关联,主要是用语序来表现 的。所谓语序,就是词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不同的词造出来的句子意义不同,相 同的词因排列顺序不一样,造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古今汉语语序大致是相同的, 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谓 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

2、这正是语言继承性的特征。但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 的运用上也有不同的方面。相比之下,现代汉语的语序更加稳定,更加准确,更不易引起歧 义。下面,本文主要就古今汉语语序某些不同或语序虽同而古汉语用得较多的地方进行阐述。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把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表现在: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不吾知也。(论语?先进)3、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前置。先秦时代,代词“是”作宾语常常前置。这种句中的“是” 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或指代人或指代物。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

3、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4、古代汉语中,动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是、“之”、“焉”、“之为”等,名词、代词作宾 语前置,而现代汉语少有这种用法。如:(1)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四年)(3)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5、借“唯是(之)”格式宾语前置。这种句式中的“唯”是副词,它不但强调宾语,而且还强调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可 译为“只”、“只是”。古代汉语中如:(1)唯敌是求。(左传?僖公十五年)(2)唯才是举。(求贤令)关于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语法界颇有争议。有些

4、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宾语前置 是一种客观存在,应给予承认,而有些学者却对此持否定态度。并论述了宾语前置出现的情 况:1、宾语靠介词“把、将、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面。如:(1)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消灭掉。(2)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3)他连饭都顾不得了。上例中“敌人”、“无产阶级事业”、“饭”、“那些的人”,“暂拟系统”认为是宾语前 置,但多数语法工作者认为不是,而是“主一一状(由介词结构充当的)一一谓”的格式, 本文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介词短语的基本用途是作状语修饰动词的,如果把把、将、连、 对等看作语法标志,就不应该将其看作介词,而“暂拟系统”仍将其看为

5、介词,是前后矛 盾的。对于不借助其他词语,宾语直接前置于句首的,如“饭,他负责;菜,你联系;酒, 我解决。”有学者认为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在此,本文认为应看成是受事主语句。2、宾语是个疑问代词,常用副词“也、都”等配合。如:(1)我哪儿也不去。(2)他什么都会,真是一个能干的人。3、宾语前边是“一”,后边有表示否定的副词“不”或“没”,构成“一不(没)” 的格式。如:(1)我一个人都不认得。(2)山上一户人家也没有。4、有些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全句是列举的形式,分句的宾语也能用在动词的前面。如: 我上海也去过,天津也去过,几个大城市都去过。以上2、3、4所引各例句,有些学者认为是“主一一谓(主

6、谓词组充当”的格式,本文 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类句子同其他主谓谓语句的格式基本上一样,全句的主语同后面主 谓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按照谓语的内部结构也应该归入主谓谓语句。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讲到变式句时,只将变式句分为两类:(1)主 谓倒装(2)定语状语后置4。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就是把定语移到中心语的前面。古代汉语为了突出定语,或是为了使语言更流 畅,往往把数量词和形容词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如:(1)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管子?法禁)(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而关于现代汉语的定语后置,语法界观点不一。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朱自清荷塘月

7、色)骆小所认为:“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常式是荷塘四面,长着蓊蓊郁郁的许多树。” 但是邵敬敏认为:既然X的结构完全可以作谓语,而把它解释为后置定语,又将带来一 系列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唯一可取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看作是承前省略的主语的形容词谓语 句,在此,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定语或表示一种补充的语气,也可将形容词定 语后置,但后置的定语均独立于中心语之外,且带助词“的”。三、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叫做谓语前置(又叫倒装句)。古代汉语谓语前置 主要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一般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如:(1)子耶,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2)大哉,尧之为君

8、!(孟子?许行)(3)勉哉,夫子!(史记?周本纪)例(1)为疑问句谓语前置,可译为“是您吗,说伐莒大人? ”例(2)为感叹句谓语前 置,可译为“伟大啊,尧做国君!”例(3)为祈使句谓语前置,可译为“努力吧,将士们!”现代汉语中也有谓语前置的现象。如:快去,你!由此看来,谓语前置不是古汉语特有的现象,只是古汉语中多一些罢了。但是,在现代 汉语中对于谓语前置的界定,各家观点不一。如:奔腾吧!长江!张弓把该句看作“主语谓语的倒装句”但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呼应语是用 来呼唤人物或回答别人呼唤的独立成分。并且呼应语有时看起来像主语,其实不然,因 为这种句子还可以补出一个主语。四、状语后置古代汉语为了突出状语或押韵的需要,有时也将状语后置。如:幽寻得此地,诅有一人曾?(韦给事山君)现代汉语为了突出状语或表示一种补充的语气,有时也将状语后置,但后置的状语均独 立于中心语之外。如:你把药按时送到,千万千万。我吃过饭了,已经。关于古今汉语语序方面的异同之处,学术界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有些观点还有待进一步 达成共识。本文着重通过对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进行归纳、比较、总结,希望能够对语文教 学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学术界在古今语序方面的研究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南昌 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