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24模拟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39477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综合-24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综合-24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综合-24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综合-24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综合-24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24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24模拟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综合 -2490 分钟 )( 总分: 240.00 ,做题时间:一、A型题 (总题数: 80,分数: 80.00)1. 肝气郁滞之聚证,治疗宜选A. 五积散B. 木香顺气散C. 逍遥散 D. 失笑散2. 下列方剂的方解不正确的是A. 干姜是理中丸之君药B. 芍药是小建中汤之君药C. 吴茱萸是吴茱萸汤之君药D. 蜀椒是大建中汤之君药3. 大秦艽汤功用是A.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B.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C.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D. 祛风化痰,止痉定眩4. “望色十法”中的“抟”是指A. 面色沉隐B. 面色浊暗C. 面色浅淡D. 面色壅滞 5. 对肠胃有刺激性的方药,其服药时间宜选择A. 饭前服

2、药B. 饭后服药 C. 空腹服药D. 睡前服药6. 牙痛口臭,喜冷恶热,腮颊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滑大,宜选方A. 玉女煎B. 泻黄散C. 黄连解毒汤D. 清胃散 7. 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邪的共同致病特点A. 上炎B. 耗气C. 动血D. 伤津 8. 肾气虚寒之遗尿、尿频宜选用A. 木香B. 沉香C. 乌药 D. 香附9. 络气不和型悬饮主方为A. 香附旋覆花汤 B. 已椒苈黄丸C. 椒目瓜蒌汤D. 十枣汤10. 痛痹的病因是A. 风邪为主B. 寒邪为主 C. 湿邪为主D. 正虚为主11. 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A. 重镇安神,清热除烦B. 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C.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D. 镇心

3、安神,清热养阴12. 有“项如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临床表现的,属于A. 足少阳胆经病证 B.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C. 手阳明大肠经病证D. 足厥阴肝经病证13. 首创使用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王惟一C. 皇甫谧D. 孙思邈 14. 桂枝茯苓丸中除有桂枝、茯苓外,还有A. 红花、桃仁、赤芍B. 丹皮、桃仁、赤芍 C. 归尾、桃仁、红花D. 归尾、丹参、川芎15. 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舌苔焦黄,当选方A. 调胃承气汤B. 麻子仁丸C. 新加黄龙汤 D. 增液承气汤16.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言出自A. 内经 B. 难经C.

4、 伤寒论D. 金匮要略17. 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有A. 畏寒肢冷B. 健忘耳聋 C. 遗精早泄D. 遗尿失禁18. 以下哪组属温化寒痰药A. 天南星、白前、桔梗B. 半夏、白附子、前胡C. 旋复花、白前、半夏 D. 白前、黄药子、瓜蒌19. 胃经的络穴是A. 飞扬B. 丰隆 C. 光明D. 支正20. 肉桂治疗命门火衰证,常与下列何药相须为用A. 熟地B. 附子 C. 干姜D. 吴茱萸21. 胁痛的病变主要在A. 肝脾B. 肝胆 C. 胆胃D. 肝胃22. 章门穴位于A. 第5 肋间隙B. 第11 肋游离端的下方 C. 第7 肋间隙D. 腋中线上,平第 8 肋间隙23. 既能破血逐瘀,又能续筋

5、接骨的药是A. 马钱子B. 刘寄奴C. 骨碎补D. 土鳖虫 24. 中国历史上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是A. 证类本草B. 神农本草经C. 新修本草 D. 本草纲目25. 何人饮是治疗下列哪种疟疾的主方A. 正疟B. 温疟C. 寒疟D. 劳疟 26. 治疗肾虚腰痛的基本处方是A. 委中、大肠俞、阿是穴、太冲B. 委中、肾俞、阳陵泉、太溪 C. 照海、秩边、委中、昆仑D. 大椎、环跳、委中、阳陵泉27. 以下哪项不属下焦病证的表现A. 手足蠕动B. 唇裂舌焦 C. 舌绛苔少D.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28. 牙齿燥如枯骨,属于A. 热盛伤津B. 肾阴枯涸 C. 胃阴不足D. 燥邪伤肺29. 金元时期,

6、张从正被称为A. 寒凉派B. 攻下派 C. 养阴派D. 补土派30. 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者,名曰“雷头风”,多由什么所致A. 肝阳上亢B. 风热上扰C. 肾虚挟风寒D. 湿热挟痰上冲 31. 肝病见赤色为A. 吉中之顺B. 吉中小逆 C. 正病正色D. 凶中之顺32. 五皮散的组成中“五皮”是指A. 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B. 栀子皮、生姜皮、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C. 生姜皮、牡丹皮、五加皮、大腹皮、陈皮D. 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33. 根据五行生克规律,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土为水之所胜B. 火为金之所胜C. 水为火之所不胜 D. 木为水之所不胜34. 属

7、危重舌象的是A. 歪斜舌B. 裂纹舌C. 镜面舌 D. 红星舌35. 葱豉桔梗汤的组成是A. 鲜葱白苦桔梗 焦栀子苏薄荷 青连翘 淡豆豉淡竹叶 生甘草 B. 鲜葱白苦桔梗冬桑叶黄菊花淡竹叶淡豆豉苦杏仁生甘草C.鲜葱白苦桔梗生栀子青连翘金银花淡豆豉苏薄荷生甘草D.鲜葱白苦桔梗牛蒡子冬桑叶淡豆豉淡竹叶青连翘生甘草36. 治痿慎用A. 清热药B. 滋阴药C. 风药 D. 健脾药37. 下列哪个器官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A. 髓B. 胆 C. 脑D. 脉38. “阴脉之海”是指A. 带脉B. 督脉C. 冲脉D. 任脉 39. 在补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之品,属于A. 阴中求阳B. 阳中求阴 C. 阳病治阴

8、D. 阴病治阳40. 清络饮的功效是A. 清暑益气B. 清暑生津C. 祛暑清热 D. 清络生津41. 羌活与独活功效的相同点是A. 祛风湿,止痛,解表 B. 祛风湿,止痛,活络C. 祛风湿,解表,止痉D. 祛风湿,通络,止痒42. 中风的好发年龄是A. 30 岁以上B. 40 岁以上 C. 50 岁以上D. 60 岁以上43. 泰山磐石散的药物组成包括A. 续断 黄芩 砂仁 糯米 B. 续断 杜仲 黄芩 糯米C. 桑寄生 菟丝子 砂仁 糯米D. 续断 阿胶 艾叶 糯米44. 下列哪项既属病理产物,又属致病因素A. 疠气B. 七情内伤C. 饮食劳逸D. 瘀血 45. 中风中经络属络脉空虚,风邪入

9、中者,治疗时宜选A. 半夏白术天麻汤B. 大秦艽汤 C. 镇肝熄风汤D. 银翘散46. 既能泻下逐水,又能去积杀虫的药是A. 芫花B. 牵牛子 C. 巴豆D. 京大戟47. 既能燥湿散寒,又能截疟的药是A. 青蒿B. 草果 C. 草豆蔻D. 槟榔48. 气血不足,疮疡内陷宜首选A. 人参B. 连翘C. 黄芪 D. 穿山甲49. 自汗、盗汗的共同病变是A. 营卫不和,卫外失司B. 腠理不固,津液外泄 C. 肺气不足,卫表不固D. 邪热郁蒸,津液外泄50. 下列可用于心烦不眠,小儿夜啼的药是,A. 瞿麦B. 灯心草 C. 木通D. 地肤子51. 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是A. 心阳B

10、. 脾阳C. 肝阳D. 肾阳 52. 清骨散的药物组成是A.青蒿,鳖甲生地 丹皮 地骨皮 银柴胡 秦艽 甘草B. 青蒿鳖甲生地丹皮地骨皮银柴胡白茅根甘草C.青蒿鳖甲生地丹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甘草D.青蒿鳖甲生地丹皮瓜蒌皮银柴胡胡黄连甘草53. 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A. 表热里寒B. 真热假寒C. 上热下寒 D. 真寒假热54. 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A. 足太阳经 B. 足阳明经C. 足少阳经D. 足厥阴经55. 头针治疗眩晕,宜选用A. 顶颞后斜线B. 枕上旁线C. 枕下旁线 D. 顶颞前斜线56. 以下何药为治烫伤之要药A. 大黄B. 槐花C. 栀子D. 地榆 57

11、. 下列哪项最支持气陷证的诊断A. 头晕眼花B. 少气乏力C. 腹痛腹泄D. 腹部坠胀 58. 脉来沉而细软,应指无力的脉象是A. 虚脉B. 微脉C. 细脉D. 弱脉 59.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证病机是A. 正气亏损,瘀血内停B. 瘀血在胞宫,影响胎元C. 瘀热停蓄下焦D. 冲任虚寒,瘀血内阻60. 凉燥与寒邪致病的区别,主要在于A. 有无恶寒发热B. 有汗无汗C. 有无头痛D. 有无咽干鼻干 61. 最易导致口酸的是A. 食滞或肝胃不和 B. 胃不和而气上逆C. 脾胃阳气亏虚D. 脾胃湿热内蕴62. 八脉交会穴中,与阴维脉相通的是A. 列缺B. 内关 C. 照海D. 公孙63. 以下除哪项外均

12、属生地黄主治病证A. 热人营血B. 血热吐衄C. 内热消渴D. 痈肿疮毒 64. 表寒里饮,寒象较甚的寒哮,治疗时宜选A. 射干麻黄汤B. 小青龙汤 C. 大青龙汤D. 甘草干姜汤65. 血余炭的制法是A. 炒B. 炙C. 淬D. 煅 66. 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是A. 脾、肝、肺B. 肝、脾、肾C. 肾、肺、肝D. 脾、肺、肾 67. 治疗外感头痛的主穴方是A.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合谷B. 下关、地仓、丰隆、风池、翳风C. 百会、风池、头维、上星、太冲D. 百会、头维、三阴交、足三里、合谷68. 外邪致病的先导是A. 寒邪B. 暑邪C. 风邪 D. 火邪69. 吐血三要法出自哪部

13、医著A. 血证论B. 医林改错C. 医学正传D.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70. 最早提出“烧山火”和“透天凉”复式补泻手法的著作是A. 金针赋 B. 针灸大成C. 针经指南D. 针灸聚英71. 对针灸学进行系统总结并标志着针灸学奠基的著作是A. 针灸甲乙经B. 黄帝内经 C. 千金方D.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72. 治疗寒湿痢的主方是A. 不换金正气散 B. 芍药汤C. 驻车丸D. 连理汤73. 治疗湿热蕴结型之鼓胀,宜选用A. 实脾饮B. 舟车丸C. 中满分消丸 D. 五苓散74. 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舌淡苔白,脉弦。治疗时宜选A. 理中汤B. 乌头桂枝汤 C. 暖肝煎D. 良附丸75. 九味羌活汤中的臣药是A. 细辛 川芎B. 防风 苍术 C. 白芷 防风D. 黄芩 生地76. “罢极之本”是指哪一脏A. 心B. 肾C. 脾D. 肝 77. 麻黄的性味是A. 辛、微苦、凉B. 辛、微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