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38956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古代汉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古代汉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古代汉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古代汉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古代汉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古代汉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古代汉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教材383 MM1二第九题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2.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3. 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 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4.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5.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史记?孙膑)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6.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

2、月氏要领。(汉书?张骞传)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7.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8. 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 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九)代 1. 古溪第一人稍代主要有哪些? “吾”的用法有何特黏?吾、我、予(余),“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2. 古溪第二人稍代主要有哪些? “而、乃”的用法有何特黠?“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要注意的是:“而、乃”一般

3、只作宾语用。3. 古溪中是怎檬表示第三人稍的? “之、其”用作第三人稍代畤用法上有何差巽?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本是指示代词,借用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注意的是:“其”一般只 作定语,“之一般只作宾语。“他”字上古的含义是“其他”、“别的”(如: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了唐代,“他”才 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4. 古溪中是怎檬表示人W的?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称复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第二,在人称代词后架侪、属、 曹”等字表示人称复数。5. 古溪中的近指代MM指代主要有哪些?古汉语的近指代词有“此、是、斯、兹”等,可译为“这”;远指代词主要

4、有“彼”,可译为“那”。6. 指示代“之”、“其”在用法上有何差巽?之”既可以翻译为“这”,也可以翻译“那”,是泛指代词,经常作宾语,偶尔作定语疽其”只代的是特定的人或事 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那种”,是特指代词,经常用作定语。7. 指示代“夫”、“若”、“然”、“懈”、“焉”、“莆用法上各有何特黏?“然”、“尔”作指示代词用,其特点是作谓语,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那样”;“焉”特点是兼有指示代词与 语气词两种词的特性,能指代一定的范围与方面,同时还能够表示句末的停顿语气,可理解为在这里呀”、“在这 其中啊”等。“诸”的特点是合音而成,用于句中是“之于”,用于句尾是“之乎”。

5、8. 古溪指人的疑冏代主要有哪些? “孰”的用法特黏是什麽?孰、谁“孰”用于疑问句中,主要用来指人,也可用来指事物。主要用于选择疑问中并且不能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也可以用于一般疑问句中。9. 古溪指事物的疑冏代主要有哪些?“胡”、“曷”、“奚”的用法特黏是什麽?有“何、胡、曷、奚等,其中“何”的使用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胡”、“曷”奚” 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尝作状语使用。10. 古溪指虔所的疑冏代主要有哪些?有“安、恶、焉”等,既可作宾语,也可作状语11. M定代或”、“莫”分别是什麽意思?有什麽用法?雨者有什麽匾别?“或”为无定代词,是肯定性的,一般用来指人,其含义是

6、“有人”、“有的人”等,有时前面出现先行词,、“或” 指代的对象则就在先行词中,“或”还常常对举使用,用来列举不同的情况;有时“或”也用来指代事物,可译为“有 的”。“莫”为无定代词,是否定性的,用来指人,也用来指事物,其含义是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 等。“莫”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其范围。汉代以后,“莫”逐渐产生了否定副词的用法。 五、辅助性代词“者”话“所”12. 助性代“者”、“所”的用法有何巽同?“者”和“所”都是起辅助性作用的代词。它们都能指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又都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成分,必须 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

7、“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这种词我们称其为辅助 性代词。“者”作为辅助性代词,用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后面,组成“者”字结构来充当句子成分。和“者”结合的可以是动词、 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行词组,也可以是数词或时间词等。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等。“所”作为辅助性代词,用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组成所”字结构来充当句子成分。和“所”结合主要是动词或 动词行词组。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等。13. 凝固格式“所以”在古溪中是怎檬使用的?所以”是由“所”与介词“以”组成的凝固格式。古汉语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不同,现代汉语中, 一般用于因果复句中,起连接出结果

8、的作用,一个连词。而古汉语中的“所以”是凝固结构,据其意义分析,主要 有两种用法:第一,表示的意义比较具体,可理解为“的工具”、“的人”等。第二,表达的意义比较 抽象,可理解为“的方法”、“的原因”。14. Ml二第十一题。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代词的用法: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学”构成所字结构,指代学的东西。2.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孟子许行)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注诸海”即“注之于海”。3.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奚:疑问代词,用作状语,意思是“为什么”。4.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者:辅助性指示代词,用于数词之后 构成者字结构,“五十者”即五十岁的人。5. “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韩愈原道)斯:指示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这”。何:疑问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什么”。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动词“谓”构成所字结构,指代所说的事情。6.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其: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意思是“他们的”。之:代词,作“望”的宾语,指代溃逃的齐军。15. 言青比段古今溪言吾的代醴系。(七) 和、 尾1. 句尾吾麻“也”表建怎檬的吾麻?“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

10、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 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2. 句尾吾麻“矣”表建怎檬的吾麻?“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矣”字用于描写句时, 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矣”字还可以用于 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3. 句末吾麻也”、“矣”的用法和匾别。“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 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4. 句尾赢“乎”、“欺(欺)

11、”、“邪(耶)”表建怎檬的M?“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 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反问句中的“乎”字,跟疑问代词相呼应,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呢;其 余的除和“况”呼应时也可译成“呢”夕卜,一般都要译成“吗”。“乎”字除了表示疑问语气,还可以用在感叹句的句尾。5. 句尾M哉”表建怎檬的M?“哉”字所表示的语气比较单纯,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叹,而且是比较强烈的感叹,和现代汉语“啊”的作 用大致相当。6. 句首、句中M“其

12、”有哪些作用?语气词“其”用于句首或句中,一般表示推测、摄议,有“大概”、“恐怕”等意思7. 句中M“也有哪些作用?语气词“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但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8. “有”、“其”是怎檬使用的?“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有”又用于某些名词前面。例如:予欲左右有民。书经皋陶谟还可以用于某些形容词前面。例如:不我以归,忧心有仲。诗经邶风擎鼓“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例如: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北风其凉,雨雪其滂。诗经邶风北风9. wm“言”、“于”、“薄”是怎檬使用的?

13、“言”、“于”、“薄,,用作词头时性质相同,都只能放在动词前面。例如: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矗10. 尾“然”、如”、“膏,、“若”是怎檬使用的?“然,、“如,、“尔,、“若,,主要放在形容词之后,与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 的状语(有时也用作 谓语)。此外还有“焉,、“乎,两个字,作用同前四字相同。“如,、 “尔,、“若,可以认为是“然”的 变形。例如: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路率尔而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形容词后面加上这些词尾,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一般都可以解释为“的样子,(古 人解释“为貌,)。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

14、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6、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

15、记)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 “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 “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2.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4.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